历史的奥秘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说起晚清悲催的挨揍史,人们总是想到英法列强嚣张的嘴脸与日本德国狮子大开口的要价,而同为侵略者之一的美国,由于既没有提出割地也没有搞屠杀,只是斯斯文文地要求“利益均沾”。因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远比其他侵略者光鲜得多。

看似友好的做法,让一些所谓的“海外专家”忍不住对美国感恩戴德。然而,作为侵略者之一的美国,真的有看上去这么好吗?

一、对华贸易

美国打造友好人设的考量,要从鸦片战争之前的中美关系说起。

18世纪末,北美十三州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然而,开国之初,美国也曾筚路蓝缕,穷困不堪,以致那些参加独立战争的功臣们也大多身无分文,衣食无着。

偏偏英国又十分记仇,针对美国制定了若干对外贸易限制条款,令本就疲软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消息传到欧洲后,法国和西班牙跟着落井下石,毫不犹豫地取消了独立战争时期建立的与美国平等互惠贸易条款。

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可怜美国一个泱泱大国,愣是在欧洲各国的围追堵截下弄得差点揭不开锅。为了生存,美国只得将攫取利润的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国。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离开纽约港,满载着棉花、人参、毛皮等各种货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广州,中美贸易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首次对华贸易的成果完全出乎美国预料,他们一次性卖出了361担棉花,473担人参,2600件毛皮及其他货物,还从中国运回了3022担茶叶,864匹棉布,962担瓷器,490匹丝织品,还有21担肉桂。

来自古老东方古国的商品,一到纽约就引发了当地居民的购买热情。事后美国人一结算,发现这次贸易获利额总计30727美元,利润率高达25%。

巨额利润刺激下,美国的资本家们争相跟中国做起了生意。待到1792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已超过荷兰、法国、丹麦等国,仅位居于英国之下。

1803年,美国对华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其总值超过欧洲大陆各国总和。可以说,鸦片战争前夕,美国正是靠着如火如荼的对华贸易,才走出了一穷二白的困境,成为了西方世界里不可小觑的强国。

二、和平使者

然而,资本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对华贸易虽然获利颇丰,但鸦片贸易似乎更能触动美国人敏感的神经。1805年,三艘美国船从土耳其之司迈纳缓缓驶向中国,船上装载的货物,则是一百二十四箱鸦片。

这次美国首次试水鸦片贸易,随着这批鸦片的到来,中美早期贸易关系完全转变。美国人再也不是远道而来的生意伙伴,而是成为了英国鸦片贸易的追随者。

罪恶的鸦片贸易让中国迅速从中美贸易中的出超地位沦落到入超,而美国却因此获利颇丰。据一位参加过鸦片贸易的美国商人估算,从1827年到1830年,美国商人每年贩运来华的鸦片在一千二百箱到一千四百箱之间,由此获利六十至七十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对华贸易总额的九分之一。

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利润驱使下,鸦片渐渐替代了普通货物,成为了美国对华贸易的主角。一箱箱鸦片掏空了中国多年积攒的繁荣,也让美国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对华态度表现得颇为暧昧。

这种暧昧之态在某些学者眼中,被解读为美国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然而事实上,1840年的美国当局,曾为对华是战是和争论不休,最后美国政府权衡各方意见,制定了所谓的对华“和平政策”,不参加英国的武力侵华,而是利用中英战争扩大美国自身在中国的利益。

于是,一些美国政客开始在战争期间发表谴责英国的言论。比如麻萨诸塞州众议员凯莱布·顾盛就曾说:“美国绝对不会想要与英国政府合作,因为英国人蛮横不法,为所欲为”。

无独有偶,美国外事委员会主席弗兰西斯·皮肯斯也说:“总统不会与英国合作,而我本人也绝无与英国合作的意图”。

政坛谴责英国声一片,美国民间似乎也正在将反战进行到底。1840年4月,一些参与对华贸易的商人与船主,联名上书国会,劝告政府应行动审慎,不要像英国那样采取侵华战争。

反战言论包装下,美国成为了“和平使者”的象征,引得后世一些人对美国赞不绝口。然而,若是仔细追溯美国的种种做派,便会发现精明的美国人,不过是打着和平的旗号,趁机大发国难财,谋求更多的在华利益。

比如初林则徐下令禁烟时,美商虽不愿上缴鸦片,但为了其在华利益,最终还是选择不顾英国立场,公开发布禁绝毒品通知,由此赢得清政府好感,获得“美船驶入内河”的特别优待,成为了那一时期赚钱最多的外商。

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鸦片战争时,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疯狂赚钱之余,美国人也没忘了弥补与英国之间的嫌隙。靠着在对华贸易取得的利润,美商在中国市场大举采购茶叶,然后再转运到英国,从而让英国商人跟着大发横财。

如此一来,就连英国人也对美国“和平使者”的人设赞不绝口。美国就这么打着所谓的“和平”旗号,游走在中英两国间,直到鸦片战争结束。

1842年,清政府不敌英军船坚炮利,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美国人眼见清政府被打趴下,立刻一把撕去“和平”的伪装,将四艘战舰开到中国领海,然后对着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一通威逼利诱,要求参照英国《南京条约》的优待,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刚刚在鸦片战争中吃足了苦头的清政府,不敢再招惹洋人,只得喊着“一视同仁”的口号,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与英国享用一样的权利。换句话说,号称“和平使者”的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除割地赔款外,英国通过战争获得的全部权益。

至此,美国完全露出了“和平”外表下狰狞的獠牙,一口咬破了清政府“弱国无外交”的真相。只可叹清政府一心指望美国做“和平使者”,却不知自己战场上被人揍成那样,所谓“和平使者”云云,早就化为一场幻梦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