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本该被杀,因儿子娶了李显女儿安乐公主躲过一劫。武三思跟李显的妃子上官婉儿暗通款曲,上官婉儿十分受用,将他推送给韦后。韦后乐不思蜀,倘若三天不见,就带李显到武三思家中微服私访。
李显见他们打情骂俏,为了锦上添花,往往亲自倒酒助兴,场面一度混乱,令人耳热心跳,实在难以言表。
虽然武三思和上官婉儿,以及韦后的感情生活,宫里宫外无人不知,偏偏李显置若罔闻,而且不可思议地将武三思引为知己,关怀备至,这亲家做的让人叹为观止。李显能够当上皇帝,全靠张柬之等人的拼死一搏,当时有人提醒张柬之将武三思一并铲除。
为何武三思跟皇后暧昧不清,皇帝反而亲自助兴?
张柬之不屑一顾地回道:“新皇继位,大势已定,何必再开杀戮,武三思不过是砧上鱼肉,掀不起风浪,不值一提。”大家一再劝说张柬之斩草除根,以免遗祸无穷,张柬之始终不为所动,估计是担心引起李显一家报复,所以不敢下手。
眼见武三思通过韦后满血复活,张柬之派遣崔湜严密监视。崔湜原本对武三思恨之入骨,当他看到李显莫名地信赖武三思时,毫不犹豫地改变主意,将张柬之的计划和盘托出,武三思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让韦后跟李显猛吹枕头风:“张柬之这伙人实在嚣张,整天吹嘘自己有拥立之功,竟然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皇帝,而且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你能忍吗?”李显怒不可遏,这种事当然不能忍,但是诛杀张柬之也不现实,届时天下人议论纷纷,觉得李显恩将仇报,脸面上挂不住。
韦后看李显犹豫不决,继续劝道:“不如将张柬之等人封王架空,没了权势,他们也就无所作为了。”李显觉得这个方法不错,明升暗降,既不损伤自己的声望,又能成功剥夺张柬之等功臣的大权,真可谓一举两得。
张柬之封王之后,每个月还有两次机会面见李显,武三思担心他咸鱼翻身,决定一棍子打死。他先是诬告张柬之意图联合其他官员废黜韦后,李显一怒之下将他们贬出京城。武三思再下血本,让人将韦后的宫闱秘事写成传单,张贴在洛阳城,一时间,满城风雨,韦后成为了花边新闻的女主角,热度经久不衰。
李显火冒三丈,命御史大夫李承嘉严查,到底是哪个不要命胆敢乱说实话。武三思指示李承嘉将脏水泼到张柬之的身上,以莫须有的罪名汇报李显:“张柬之等人恶意诋毁皇后,意图废黜,实存谋反之心,理应满门抄斩!”
李显沉吟片刻,不愿诛杀张柬之,毕竟他们手上还有铁卷丹书,作为皇帝也不能言而无信,还是流放边地吧。崔湜落井下石地劝说武三思:“只要张柬之一日不死,就有可能被召回朝廷,无异于养虎为患。不如假传圣旨,将他们斩草除根。”
武三思默默地点了点头,联合韦后和上官婉儿,草拟了一封假圣旨。当假圣旨传到岭南时,张柬之早已因为长途跋涉而驾鹤西去了,算是逃过一切,但是其他功臣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假传圣旨的周利贞在半路追上桓彦范,竟然拖着他在削尖的竹子上来回滚动,血肉模糊惨不忍睹,随后再乱棍打死。敬晖则被周利贞一刀一刀地凌迟处死,而袁恕先是被强灌野葛藤汁,难受得用手抓土,指甲掉光,最后再被竹板砸死,这些酷吏真是禽兽不如。
周利贞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和官服,在武三思的支持下权倾朝野,他经常得意洋洋地说道:“谁能分得清什么善人恶人?在我的眼里,凡是对我好的都是善人,凡是对我不好的都是恶人。”因此党同伐异,不愧为真小人。
武三思想让儿媳妇安乐公主继承帝位,这样一来,武家才有机会真正登堂入室,成为大唐天下的掌门人。太子李重俊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计划的绊脚石,武三思让安乐公主劝说李显废掉李重俊,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宰相魏元忠觉得这个提议太离谱,天下有过一位女皇已经够了,于是劝谏道:“倘若公主登基称帝,驸马应该怎么称呼?何况太子无故被废,天下人会怎么看?恐怕社稷难安。”李显觉得宰相说得没错,他也是被武则天整怕了,哪敢再立一位女皇。
当初,李显女儿安定公主的驸马王同皎,实在看不惯武三思明目张胆地给李显戴了两顶帽子,准备组队刺杀武三思。结果被王同皎好心收留的落难诗人宋之问出卖,武三思立刻诬告王同皎意图谋反。
李显不假思索地将忠心耿耿的王同皎斩杀,参与密谋的周憬,深知难逃一死,干脆来到比干庙,大义凛然地对众人说道:“大家可将我的头悬挂城门,我要亲眼看着武三思和韦后被斩首弃市。”说罢自尽。
如今,太子李重俊实在忍无可忍,只能绝地反击,他亲率羽林军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本来还想顺手干掉韦后与安乐公主,奈何寡不敌众,兵败被杀。李显追封武三思为梁王,并用太子李重俊的首级祭祀武三思,让人瞠目结舌。
公元710年,李显暴毙,韦后与安乐公主随即被杀。李旦继位后,武三思父子被斫棺暴尸。而张柬之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唐玄宗继位后,下诏张柬之配享中宗庙庭,唐德宗建中年间又追赠他为司徒,可谓哀荣至极。
无论是谁,功过是非,历史总会给出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