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位,太子李显登基称帝,大唐的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李氏的手中,在唐中宗李显登基后,按照正常逻辑,肯定要连根铲除势力庞大的武氏家族,首先就是武则天曾经想立为太子的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武三思拉拢朝臣为他造势,多次暗示武则天立他为太子,可以说武三思是唐中宗的头号政敌,但在唐中宗登基后,武三思却没有遭到清算,甚至还与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有私情,而唐中宗也知道此事。
唐中宗登基后,武三思与皇后私通,唐中宗为何不杀他?
其实武三思私通韦皇后与唐中宗有关,在唐中宗登基后,武三通发现大势已去,因此主动向唐中宗示弱,甚至还费尽心思讨好唐中宗,武三思在这方面颇有独到之处,他很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谄媚功夫赢得了唐中宗的欢心。
唐中宗也是个奇葩,毕竟在这种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将武三思除之而后快,但唐中宗不但没有怪罪武三思,还多次前往武三思的府邸饮酒作乐,有时候还会带着他的皇后一起去。
韦皇后不愧是唐中宗的发妻,两人都是一丘之貉,唐中宗如此宠信武三思,韦皇后也不甘示弱,有时候唐中宗在一旁喝酒,韦皇后就与武三思眉来眼去,还经常一起下棋取乐,日子久了,这两人就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唐中宗登基后,武三思与皇后私通,唐中宗为何不杀他?
在我看来,武三思肯定看不上韦皇后,毕竟他曾经也是有机会继承整个国家的男人,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此时的韦皇后已经年老色衰,武三思与韦皇后私通,其目的很简单,他争夺皇位失败了,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只能拼命巴结韦皇后。
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当然了,唐中宗除了喜欢武三思当他的狗腿子之外,他与武三思还是儿女亲家。公元684年,李显被武则天削去太子之位,发配到房州地区,在此期间,李显和韦氏的女儿李裹儿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发生了私情,两人还未成亲,李裹儿就有了身孕,后来为了遮掩丑闻,两人迅速成婚。
如此一来,武三思相当于有了两道免死金牌,韦皇后是他的情人,公主李裹儿是他的儿媳。
韦皇后野心勃勃,此人虽然没有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但她的野心却远超武则天。韦皇后一心想当女皇,因此积极拉拢朝中大臣,在这种情况下,武三思也就成了她最信任的人。
相比于韦皇后,李裹儿的野心也不逞多让,她也想成为女皇,因此多次鼓动唐中宗封她为皇太女。
这两人都想成为女帝,自然需要获得朝中大臣的支持,因此武三思再次进入了大唐王朝政治中心。
韦皇后与李裹儿的野心如此明显,武三思心知肚明,他很清楚这两个人都是无能之辈,但这样的人正好可以为他所用。
唐中宗肯定能发现武三通与韦皇后有暧昧关系,但他却一直没有揭穿此事,反而默认了两人的私情,说实话,一个正常人实在是无法理解唐中宗的思想!
在我看来,唐中宗李显不像是个正常人,就比如在他被贬房州期间,狄仁杰曾多次劝武则天迎回李显,并册封李显为太子,但在李显被册封为太子之后,他却对狄仁杰颇有微词,在他看来,狄仁杰如此热心的帮助他,肯定不怀好意。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逻辑,或许也能理解唐中宗为何如此重用武三思了,毕竟武三思一心为私,他巴结唐中宗,只是为了获得好处,这样的人与狄仁杰恰好相反,因此狄仁杰得不到唐中宗的认可,武三思反而能被唐中宗另眼相看。
不过,武三通自以为能掌控韦皇后和李裹儿,但他却高估了这两人的智商,当一个人的野心远远超过他的能力时,这种人经常会做出一些蠢事。
李裹儿头脑简单,在她被武崇训挑唆后,多次诋毁皇太子李重俊,当着李重俊的面骂他是奴婢所生的贱人,不配继承皇位,甚至在唐中宗面前依然我行无素,数次要求废了李重俊,然后册封她为皇太女。
皇室的争斗总会伴随着流血牺牲,李裹儿完全没有一点头脑,她要求废了李重俊,无异于想要杀了李重俊,面对李裹儿的接连挑衅,李重俊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唐中宗登基后,武三思与皇后私通,唐中宗为何不杀他?
公元707年,李重俊发动政变,他率领300多名羽林军攻入武三思府邸,诛杀了武三思和武崇峻,之后又入宫搜寻上官婉儿,结果被唐中宗派兵镇压,李重俊最后死于乱军之中。
武三思也算是倒霉,原本他只是想借着皇后的势力东山再起,结果却被韦皇后和李裹儿这两个猪队友牵连了,死得如此窝囊,不知武三思临死前有何感想,或许再给武三思一次机会,他可能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在武崇训死后,李裹儿不甘寂寞,因为此前曾与武延秀有过私情,于是就嫁给了武延秀,但愚蠢之人的思维总是难以揣度。
在公元710年,韦皇后和李裹儿头脑再次发昏,她们两人为了尽快登基称帝,直接毒杀了唐中宗,然后立唐中宗的幼子为帝。
韦皇后以为自己可以学习武则天临朝称制,然后找机会登基称帝,但她的能力不及武则天的万分之一,这种人只顾眼前利益,根本看不清更远处的危险,就在这一年,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直接诛杀了韦皇后和李裹儿,这两个蠢人一心想当皇帝,结果却为李隆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