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上,摄政王多尔衮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人物。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率领清军入关,灭亡明朝,奠定了清朝一统天下的基础,自身也先后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成为清廷实际意义上的一号人物。
与此同时,身为努尔哈赤长子、多尔衮大哥的礼亲王代善,由于其资历最深,也在清初的政治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多尔衮年幼时由代善抚养长大,因此,多尔衮与自己这位大哥的关系非常深厚。然而,代善的一子一孙(硕托、阿达礼)却在皇太极死后被多尔衮无情诛杀,这是为何?
代善一子一孙为何被身为叔父的多尔衮无情诛杀?
事情要从皇太极年间开始说起。皇太极在位时,最为倚仗的除了礼亲王代善外(彼时阿敏和莽古尔泰都先后被削爵幽禁),还有四位年纪较小的亲王,即郑亲王济尔哈朗、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这几位亲王作战勇猛、个个能一以当十,在清廷与明朝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这几位亲王之外,还有一些亲贵贝勒同样是战功赫赫,这其中就有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
先说硕托,硕托出生于公元1600年,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还要大12岁。因此,在早年阿济格等人还未成长时,硕托已经跟随皇太极大杀四方,并且因军功受封为贝子。
阿达礼则是代善的孙子,出生于公元1624年,比多尔衮小12岁。虽说年纪较小,但阿达礼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松锦大战中,阿达礼率领两千人大破明军万余人,事后被皇太极授予勇士的称号。
因此,硕托、阿达礼作为两个战功赫赫的亲贵,加上其父祖、排行第一的礼亲王代善的庇护,已经成为清初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二人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与多尔衮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二人被多尔衮的雄才大略折服,时常跟随在多尔衮左右,三人关系十分亲密,多尔衮也对自己的这一侄一孙十分喜爱。
然而,好景不长,皇太极突然猝死后,由于生前未确立继承人,因此,皇位的争夺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彼时呼声最高的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以及战功最为显赫的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
由于双方势力接近,在僵持许久后,多尔衮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改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皇帝,多尔衮出任辅政王。此举一出,原本支持豪格的两黄旗认为福临同样是皇太极的儿子,因此勉强接受了多尔衮的提议。此时的豪格虽十分不愿意接受但也已经没有办法。于是,福临登基称帝,是为顺治皇帝。
然而,就在福临登基前夕,硕托、阿达礼二人感到忿忿不平。他们认为,凭亲疏,多尔衮同样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皇太极的亲弟弟;论身份,多尔衮年纪轻轻已经是和硕睿亲王,与另外5位亲王平起平坐,完全有资格当皇帝。更何况,多尔衮在政治上以及战略上的雄才大略是当时的清廷贵族中无人能比的。
因此,二人来到多尔衮府上,私下劝说多尔衮自立为帝。多尔衮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自立为帝的条件还不成熟,贸然称帝可能会使得清廷元气大伤,耽误了南下逐鹿中原的进程,因此拒绝了二人的提议。
遭到多尔衮拒绝后,硕托、阿达礼又来到代善家中,劝代善出山、力挺多尔衮为帝。然而,没曾想,二人劝多尔衮自立的消息被下人泄露到了豪格等人耳中。
于是,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豪格率先发难,指责多尔衮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豪格怒斥说,既然此前已经议定由福临登基、多尔衮辅政,为何还会有人劝其称帝?豪格认为硕托、阿达礼二人此举是受了多尔衮的授意。另外,豪格指出,多尔衮在听到二人僭越、大逆不道的劝进之言后,竟然无动于衷,心里明摆着是想做皇帝。
此时的多尔衮明白自己已经百口莫辩。如果包庇二人,那么自己的辅政王身份很可能不保,而且这件事可能会成为日后豪格要挟自己的筹码。但处罚二人谈何容易,二人亦是自己的一侄一孙,并且素来追随自己,如果将二人杀死,日后还有谁敢为自己效忠?
万般无奈之下,经过权衡,多尔衮决定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硕托、阿达礼二人处死。史料中没有对于这段历史更为详尽的记载。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多尔衮在下决心杀死自己的两位侄孙前,有没有去征求过老代善的意见。但是为了维护清廷的团结,此举也是万般无奈下的最好选择了。
在处死二人后,多尔衮顺利摆脱口实、成为辅政王。在顺治二年成为皇叔父摄政王、独揽大权后,多尔衮追忆起当年豪格逼迫自己杀死硕托、阿达礼的往事,开始了对豪格的彻底的打击报复。在豪格出征四川回京后,多尔衮以“欲加之罪”将豪格逮捕,并永远监禁,豪格也在不久之后死于狱中。
因果报应总有时,豪格在逼迫多尔衮杀死硕托、阿达礼时,应该也不曾想过自己的下场竟然是这样,历史如此,总是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