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范文程为人不厚道,虽然明朝不重用他,但他为了荣华富贵和自身前程,抛弃了汉人的身份,不忠于朝廷且助纣为虐,帮助皇太极入关,战胜李自成等等,让清军夺得天下。
范文程此事,说简单又不尽然,情况确实有点复杂,所以笔者便简单讲解一下。
其实,有许多人对范文程的问题,本末倒置了,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例如,范文程当时没有官职在身,他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自己,这又何来的背叛。
根据史料,范文程生于历二十五年,祖籍沈阳,祖上和父辈都有人曾在朝廷任职,算不上官宦世家,但也算是书香门第,然而这些与范文程并无关系。
范文程在十八岁时,才堪堪中了秀才,等了三年还未等到科举来临,却迎来了八旗军攻伐,后金攻取了抚顺,小小沈阳县也难逃厄运,成了被掳降民之列。
范文程的一生,一边摆脱困苦的命运,一边想着成为人上人
当时,后金所得人畜三十万,什么都不缺,所以对汉人百姓极其苛刻,也许看不顺眼便要杀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范文程非常幸运,没有被杀还编入,满洲八旗镶红旗下为奴。
然而收编的人这么多,努尔哈赤怎会认识区区一名秀才,所以情况就是,你认识我但我不认识你一样的。范文程没有得到优待,就像普通平民一样,每天要做事,要忍受屈辱。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几年,范文程不知是领悟到什么,与范文寀一起主动请缨,求见并投降于努尔哈赤,按照这种情况,他只能算是背弃了汉人身份,背叛了自己,与其它事物无关。
范文程也许是,不想再过低人一等的生活,也许是无路可走,投降后金确实是事实,但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因为他只是秀才,在文不成武不就的情况下,他很难出人头地。
如果在明朝这个成熟的政权下,只能通过考取功名,再慢慢步入仕途。因为范文程虽然长得高大,但没有练过武,也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不知兵,只能走文臣的路子。
但以后的事情谁人清楚,也许他连进士都考不上,然而投降后金,却给了他很大的发展机会。因为后金政权处于草创期间,没有完整的制度,也没有固定且完善的流程,对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空白的。
兼之,范文程的家世背景,从小接触、学习的事物,让他的格局和眼界,比之平常人都要看得深远。明白这是平生难遇的机会,只要抓住能一飞冲天。
在这么大的诱惑之下,范文程投效后金,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此后,他便成了努尔哈赤的文馆的书房官,类似文书管理员,或者是秘书之类的。
几年下来,范文程尽心尽力,不仅开始得到重用,并得到努尔哈赤的信任,可以跟随出征、参与军事谋划等等。有了信任的基础后,在皇太极执政时期,但凡是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等事宜,都会找范文程商讨。
这些事例便足以说明,并不是崇祯皇帝不重用范文程,压根就是朝廷都不知道这号人。因为范文程的父辈无人在朝中任职,就算想要走门路,也得有这个关系才行。
总得来说,范文程与明朝没有从属关系,并不能产生因果,他仅是放弃了汉人身份和民族大义。是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投效清军,这就很难说得清楚。
明朝末年,朝廷已经积重难返,腐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范文程的家世,决定了他对这些情况,多少都知道一些,但明朝是他的家乡,他也别无选择。
所以范文程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是他当时最优的选择,但被俘虏之后,人生出现了第二个选择,不仅仅是更好的出路,还能改变当下的生存环境。
换做是你,你又会如何选择?范文程的故事很简单,但人心却很复杂。
还有一个问题,是说范文程极尽忠诚皇太极,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
在清军夺取中原前夕,皇太极去世,福临被推为新君,八旗贵族内部争斗暂时得到平息。
但是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等人,并不愿意妥协,代善为首的诸王贝勒,以乱国叛逆罪处死了他们,而范文程则是硕讬的属下人员,原本会受到牵连的。
但在皇太极临死前,范文程被提拔到镶黄旗,逃过一劫。但豫郡王多铎生性豪放,又看范文程不顺眼,仗着多尔衮的威势,故意抢夺他的妻子。
虽然此事得到公平处理,诸王贝勒处罚了多铎银一千两,但依旧让范文程难以心安,因为多铎终究是天潢贵胄,唯恐日后再算旧账。
所以范文程也明白,自己无路可走,只能显出自己的价值,才能免受灭门之灾。
第二年,顺治元年,献策有功,得以成为大清开国功臣。虽然后来多尔衮成了聂政王,将范文程逐渐排除于议政之外,但他依旧一生富贵,安享晚年。
客观来说,范文程更多的是忠诚于清朝,或者是忠诚于自己。他的一生,就是一位机智的小人物,一边摆脱困苦的命运,一边想着成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