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在扬州,有一条路,名叫史可法路,这条路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说到史可法,会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说史可法算不得民族英雄,因为他害惨了扬州的近百万军民。

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观点,是因为史可法这个人物和一件惨绝人寰的事件挂钩,那就是历史上的“扬州十日”。

那史可法到底算不算得上是英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事件的始末。

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朱由检被大顺军逼死在煤山上。南京的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为皇帝,改年号为弘光,然而这个朝廷几乎是个软骨头,朝廷上下个个不思进取,只有大臣史可法是唯一清醒的人。史可法坚持认为必须要反抗,否则很快就会亡国。

而朱由崧是个昏庸的皇帝,丝毫没有远见,一心想着把史可法打发走,他封史可法为兵部尚书,派他去守扬州,却只给了他不到一万的军队。

占领北京之后不到一年,清军在洪承畴的主张下逐渐壮大。清军执政者多尔衮派弟弟多铎带兵南下,八旗子弟所到之处,遇到的都是毫不抵抗城池,军民纷纷望风而降。很快,多铎的十万清兵就到达了扬州城。

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特别欣赏史可法,因此授意多铎招降他。多铎派人送了五封招降信,却全部被史可法怼了回来。他在回复多尔衮的信中写道:

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

这慷慨激昂的文字激怒了扬州城外的清军将领多铎,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多铎的十万军队,史可法坚持要与扬州城共存亡,整顿人马准备应战。看到总督的信念,扬州军民也团结一心面对外敌。

可是,面对强敌,总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家伙,一个总兵和监军带着本部人马出城投降清军。这对于扬州城里的史可法无异于雪上加霜。

最终,战争还是如约打响了,在军民的努力下,扬州城坚守了整整七天。1645年,4月25日,扬州古城孤立无援,强悍的清军向它发起了最后的猛攻,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红衣大炮的炮弹倾泻在扬州的城墙上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扬州城被炸开一个大大的缺口,扬州城被攻破了!扬州城就此被攻破。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弥漫的烟尘之中,大量的清军在挥刀砍杀扬州百姓。

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

城破之后, 战乱中,只见一个面色黑黑、个子矮小的中年文官站在一只队伍前,准备挥刀自刎。没错,这个文官就是史可法。

史可法看到眼前这副凄惨的景象,非常痛心,他缓慢放下手中的剑,向着清军大声喊道:“我就是总督,我就是史可法,你们快来杀我吧!”他本来想要以死殉国,以免遭受屈辱,这时候他大声喊叫当然不是为了自己活命,只是为了让扬州军民们多一些逃跑的时间。

史可法被活捉了,多铎仍然对他礼遇有加,不愿加害,诚心诚意想要招降史可法。史可法却严词拒了多铎的请求:

我为朝廷大臣 ,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

三番五次地被眼前这个汉人所羞辱,多铎非常生气,他下令将史可法斩首,并且将他的头挂在扬州城楼上。这还不足以平息多铎的心中的怒火,他本来是想要和平收复扬州,却不想在此折了许多兵马,心中非常不快,于是下令做了一件惨绝人寰的事。多铎下令屠城,扬州城里八十万百姓几乎全部丧于屠杀之中,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城破之后,清军很快来到了南京城下。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却道水太凉的钱谦益于5月15日,率领众大臣开城投降多铎。所以,南京的百姓得以保全。

对比史可法的“顽固”,钱谦益的贪生怕死反而“拯救”了更多百姓,这就是许多人认为史可法配不上“英雄”两个字的原因。

对于这种将二人行为与百姓捆绑的逻辑,我也表示非常无语。清军不屠南京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大明的天下有千千万万个史可法会舍弃一切拼死战斗到底,因为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个了。南京的平安,与钱谦益这种懦夫的言行并没有太大关系。

许多历史也已经证明:反抗,敌人会杀死我们,投降,敌人会戳着我们的脊梁骨说,看,这就是奴才!

在史可法就义150年之后,他的敌人大清朝的皇帝乾隆了解到了史可法的英雄壮举。乾隆为之动容,追封他的谥号为“忠正”。

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史可法忠贞不二,却给扬州招致灭顶之灾,他算得上是英雄吗?

乾隆虽然审美不怎么样,但是他对史可法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的,“忠正”这两个字的确就是史可法一生的写照!

在后人给史可法建的衣冠冢处的祠堂里,享堂檐柱上有清朝张尔荩[ jìn ]撰写的隶书楹联分外醒目:

此联为天下名联,切合人物地点,用典巧妙,词句平实简洁而情感深挚,颇能感动游人。

注:梅花指的是衣冠冢所在的梅花岭,“二分明月”这四个字与天上的月亮关系不大,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所以二分明月代指的是“扬州”这个地方。

史可法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他满含报国之志,毕生追求民族正义,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最后他却带着未竟之志遗憾地离去了。他用死书写了一个古代文官的爱国情怀!

最后,我想说,史可法当然是英雄,不折不扣的英雄。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反抗精神,正如梅花一样,在其他花都凋谢的季节里,它依然会傲然盛开!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