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1645年,清军南下,史可法孤身守扬州。

随即,扬州城被清军攻破,史可法自杀被亲兵救下,被清军擒住。

多铎劝降不成,直接杀掉史可法,然后扫视着繁华的扬州城,他随即下达了屠城的命令。

多铎之所以会下令屠城,主要有这么两个主要原因:

一、扬州城是清军南下灭亡南明政权以来遇到的第一座拼死抵抗的城市,清军试图用血淋淋的屠杀来威慑汉人,摧垮汉人的反抗意志。

之后多铎发布的《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文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大兵到了扬州,城内官员军民固守城池。我虽然很痛惜百姓的性命,不忍心军队屠戮,于是先将祸福谆谆晓谕百姓,还迟延几日攻城,但是那里的官员却冥顽不灵,一直抗命。我只能攻城屠戮,妻子为俘。这不是我的本意,只不过是不得已而行之的办法。以后我大兵所到之处,官员军民如果抗拒不投降,扬州就是你们的下场。”

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

二、这时的清军刚入关不久,北方还在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打仗,南方也要和南明政权开战,清军的后勤供给可以说是十分匮乏紧张,而扬州城是一座著名的繁华大城市,拥有大量的人口和数不清的财富。清军对扬州城进行大规模的屠城,烧杀、掳掠,正好可以满足清军的后勤供给,极大的提高清军的“士气”。

多铎下达扬州城屠杀令之后,清军彻底变成毫无理智可言的禽兽,在扬州城疯狂地烧杀、掳掠。

扬州城几十万百姓百姓和数不清的逃难到扬州城的大量难民都被清军屠杀殆尽,屠杀持续了整整十天之久,因此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大屠杀滥杀无辜,惨绝人寰。

但几百年来,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扬州大屠杀存不存在都伴随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主旨主要有三个,时间、人数、《扬州十日记》这本书的真伪。

笔者虽然不是著名的学者,也不是字句必究的考据党,但在这种有争议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影响深远且重大的著名历史事件上,还是觉得有必要整理一番的。

一、屠杀持续的时间。

关于扬州大屠杀持续的时间,主要有七日说、十日说。

先来看七日说,戴名世《乙酉扬州城守纪略》记载:“等到扬州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

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

再来看看十日说,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

虽然历史上有着两种相差不大的史料记载,但笔者更倾向于十日说。

关于扬州大屠杀,《扬州十日记》的记载要比其他语焉不详的史料详细得多,《扬州十日记》也是扬州大屠杀最主要,最有利的史料证据。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所说的“七日”,应该指的是清军大规模屠杀七天后,统帅多铎决定下令“止杀”,但清军的实际屠杀并没有立刻被停止,而是一直持续了十日,甚至更久,因为清军的军纪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行令禁止的地步。

二、屠杀遇害的人数。

计六奇《明季南略》记载“廿五日,史可法开门出战,清军破城入,屠杀甚惨。”“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

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记载:“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其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被掳者不与焉。”

扬州大屠杀的遇难者是否有八十万之多,是有很大争议的。

著名历史学家兼南明史作者顾诚认为,“古代典籍记载兵员数字和被屠杀人数往往夸大,扬州城内当时未必有这么多居民”。

而另外两位著名历史学者萧一山、曹树基则对“八十万”之说持较为肯定的态度。

笔者觉得,扬州大屠杀就和南京大屠杀一样,不管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是国际上认可的三十万还是民间统计的五十五万,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责。

所以无论扬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是否有八十万之多,都不能否认清军血屠扬州的凶残暴行,所以“八十万”之说到底是不是有没有夸大,其实也并不是太重要,就算缩水一半,那也是和南京大屠杀一样的屠杀规模。

三、《扬州十日记》这本书的真伪。

对扬州大屠杀记载最为详尽的,当属此事件的亲历者王秀楚所写的《扬州十日记》。

由于《扬州十日记》在清朝因为严查毁禁而一度销声匿迹,到清朝末年才被人从日本带回国内,所以被一些人称为“清末革命党人的托古伪作”,“是清末时日本人伪造的”。

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清军为何在杀死史可法之后,还要对扬州进行屠城?

其实从《扬州十日记》的内容来看,非亲历者根本难以杜撰,而且此书也并非“绝世孤本”,在清朝的多份书籍史料中都有收录记载。

清朝道光年间私底下公开刊印的《荆驼逸史》中就收录有《扬州十日记》的全文,后来刊印的《明季稗史汇编》中也有《扬州十日记》全文。

而晚清著名历史学家徐鼒,更是在自己的著作中发表过关于《扬州十日记》的读后感:“我读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世间皆说史可法不用万里长城之称的黄得功而用狼子野心的农民军首领高杰,认为就是因为这样而导致东南天下被坏,这就是书生率意妄语,无足论也。”

徐鼒《小腆纪年》也是成书于清朝咸丰年间,也是一本公开刊印的史书,这时候革命党人大部分还没出生呢。

由此可见,在清朝的中前期,特别是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但是清朝却集中了中国90%以上的文字狱,不仅如此,还出现将史书作者、作序者、印刷者等等和史书有关人员全部凌迟屠杀的现象,故而在清朝,出现了大肆毁史书禁史书的风潮,而且清朝实行思想文化超高压政策,导致《扬州十日记》没有在市面公开出现。

但到了晚清,随着清廷的掌控力下降和西方租界的出现,中国的思想文化方面已经开始宽松,《扬州十日记》已经公开刊印,被不少读书人所熟知了,所以《扬州十日记》是清末或者民初的人“托古伪作”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咱们应该感谢王秀楚,让今天的国人能更直观、更详细地了解当年的扬州大屠杀,不让这段惨痛的历史被埋没,也让咱们知道什么是兽行,什么是视百姓如刍狗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