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周之际的风云人物,姜子牙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姜子牙的年龄之谜。
关于姜子牙的年龄,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基本上在100—139岁之间。其中,古今百岁老人并不罕见,姜子牙享年“百余岁”还能让人接受,但享年139岁,已经突破人类生理极限,古今中外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有人活了139岁。
既然如此,姜子牙139岁的享年可不可能呢?其实,这个享年不合逻辑,但无法反驳。
姜子牙享年139岁,到底可不可信?
武王伐纣同年,封姜子牙于齐,到姜子牙去世,考古发现已经确认了具体年份。
西晋时期,盗墓贼挖出的战国魏简《竹书记年》中记载:“齐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21年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六年”就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就死于这一年。
牧野之战的年份比较模糊,大约有40多种说法,但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期,岁鼎”,其中“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说明了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周朝采用岁星纪年法,是一种根据木星在天体中运行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六十甲子一轮回,“甲子”是当时木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也就是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册封齐国,姜子牙为齐国国君31年,之后传位长子吕伋。
以姜子牙享年139岁计算,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就是108岁,史书说他当时“时维鹰扬”,像鹰击长空一样矫健,赞扬廉颇的典故“老当益壮”,根本不足以形容姜子牙。这个年龄指挥大军灭商,还能“时维鹰扬”,显然不符合正常逻辑。
灭商之后,历史大事的具体年份可以考证,但灭商之前的年份,却是一笔糊涂账,史书记载也很难让人取信。
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在位13年,伐纣三年后去世。由此说明,周武王继位时姜子牙98岁。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武王实际没有改元,就是上台之后延续使用周文王纪年,即从姬昌称王到周武王去世一共13年,周武王在位只有7年。之所以这么说,硬性证据如下: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文丁十一年囚杀季历。夏商周断代工程显示,文丁在位11年,死于公元前1102年,因此姬昌也在这一年继位,公元前1101年是姬昌元年。史书又记载,周文王在位51年,死前第六年称王。因此,公元前1056年姬昌称王,公元前1050年去世。
如果说周武王在位13年,那么伐纣时间就应该是公元前1040年,这就与西周利簋时间相悖。如果说周武王没有改元,那么从姬昌称王到武王去世正好是13年,时间上可以吻合。
因此,周武王如果在公元前1050年继位,当时姜子牙就是104岁;周武王如果在公元前1056年继位,当时姜子牙就是98岁。
根据文献记载,姜子牙在70岁或72岁时,居住在朝歌,大约就在这时投靠了周文王。
关于姜子牙投靠周文王,司马迁列出三种可能,即渭水垂钓遇见周文王、辞掉殷商官职投奔周文王、营救周文王立下大功。其中,前两种都没有投靠的具体时间,第三种是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后,姜子牙参与营救周文王,最终在周文王去世前的第七年被释放。
但如果姜子牙营救周文王并顺势投靠的话,他就是在91岁或97岁时投靠周文王,这就与史书记载相悖。
实际上,姜子牙不太可能是在营救周文王后才投靠,现代考古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清华简·系年》:“成王践伐商邑,杀彔子耿(武庚)。”周武王去世后不久,就爆发了武庚叛乱,周成王姬诵亲征讨伐,说明当时周成王年纪到了可以亲征的地步,大约在20岁左右,年纪太小的话不可能长途跋涉亲征。
周成王是姜子牙的外孙,邑姜与周武王的长子,周成王必然是在姜子牙投靠周文王之后出生的。以周成王年龄来看,大约是在公元前1060年左右出生,因此姜子牙是在此之前投周。
然而,公元前1102年周文王继位,到公元前1060年,中间有四十年,很难说得清姜子牙何时投靠了周文王。
据此,以姜子牙享年139岁为前提来看,姜子牙大约是在公元前1085年左右投靠周文王,当时姜子牙70余岁,大约95岁左右时外孙姬诵出生。毫无疑问,这也极其不合常理。
总之,姜子牙享年139岁的说法,虽然极其不合常理,但要说彻底反驳,也没有什么反驳的证据,只能说信则信、不信则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