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战役死伤相差悬殊,主要是军队战术上和军队武器的差别太大。接下来,我们详细地来看看这场大战。
八里桥之战双方的军队投入和伤亡数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二阶段,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后,双方进行了谈判,但最终谈判破裂,英法联军决定进犯清朝的京师。
当时英军和法军各投入了4000人左右,英法联军总共投入兵力达8000余人;而当时的清军投入的兵力大概在2.5万到3万人。
八里桥战役结束后,清朝军队的损失超过了1200人;而英法联军的损失非常小,法军仅仅死亡3人,受伤18人,英军死了2个人,伤29人。
八里桥之战的伤亡悬殊,和八里桥战役中指挥上的失误以及军队装备相差悬殊有很大关系。
清朝和英法联军八里桥之战死伤相差为何如此悬殊?
八里桥战争经过。
八里桥之战清军的指挥者是蒙古将军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的3万人中有蒙古马队近1万人。在战斗发生前,僧格林沁想凭借蒙古马队速度快的特点冲散英法联军。
但是,战斗打响后,当僧格林沁指挥蒙古马队向英法联军猛冲时,不少马匹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受到惊吓,马匹横冲直撞甚至向回奔跑,回撤的骑兵又冲乱了后面的步兵,结果导致阵型大乱,军队纷纷后退,这直接影响了清军的战斗力。
在双方对阵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的士兵非常英勇,他们不畏英法联军的炮火,但是马队的突击速度终究没有超过英法联军炮火的速度,这也是造成双发伤亡悬殊的重要原因。
在八里桥战争中,双方军队的装备非常悬殊。
当时的清军装备非常落后,其中八旗军是冷热兵器混用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了少量的旧式滑膛枪、鸟枪、抬枪和抬炮,大多兵器是大刀和长矛等冷兵器。
而当时的英法联军装备了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还部分使用了最新式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这种新式热武器杀伤和射速远在清军之上,这让清军骑兵的速度失去了优势,反而由于目标太大成了靶子。
在战斗经验上,参战清军没有太多和热武器军队交战的经验,而英法联军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得到锻炼,战斗经验丰富,战术成熟。
清军和英法联军在武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是造成八里桥战役死伤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