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从此他们的生命联结成了一个整体,携手一生,从不分离,后来留学结束后,在海外漂流多年的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拿到了学位,收获了知识,学成归来,从此他们不再飘零,心灵也有了归宿。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从美国留学回来,先是到了东北大学任教,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给了他们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培养了很多的建筑人才,后来因为林徽因积劳成疾,肺病复发,因此梁思成夫妇回到了北京,在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但是没过几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他们只能跟着营造学社搬迁逃难到四川昆明,后来又到了李庄定居下来。
林徽因病重,梁思成为何拒绝带她出国治疗?
抗战时期,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到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的知名学者聚集在此,作为当时的千年古镇和文化中心,林徽因和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度过了艰苦而难忘的时光。
在李庄,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同甘共苦,那是真正的苦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天晚上只能用油灯看书工作,过着艰苦的生活,那时候梁思成的脊椎病使得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了四十七公斤,而那时候的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的美丽。
在四川李庄生活的林徽因已经病得很严重,无处可逃了,当时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年龄还小,他睁着天真的眼睛问自己的妈妈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来了,我们怎么办呢?”
林徽因用坚决淡定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儿子,并且告诉他说:“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门前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急了,小孩子可能还不懂大人心中的情怀,他担心的问林徽因:“妈妈,那你不管我了吗?”林徽因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得你了。”
梁从诫当时才真正认识自己的母亲,在母亲林徽因瘦弱的身体里,竟然有如此铮铮铁骨,这是一个坚强的女性,病魔和贫穷都不能阻挡她对理想的追求,艰苦的环境也没有让她的意志消沉。
林徽因幼年本身有肺病,到了李庄以后,比较潮湿,林徽因的肺病很严重,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的好朋友费正清夫妇劝说梁思成去美国讲学,去美国学校里任教,一来可以治疗林徽因的肺病,二来也可以改善两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当时梁思成拒绝了。
一直到梁思成晚年,他说出了当时的原因,虽然当时林徽因病重,病情恶化,但是当时林徽因对梁思成说:“我深信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的。”因为他们夫妇都有共同的爱国精神,林徽因深爱眷恋这片土地,他们认为祖国正在受难,他们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不能去国外。
为了照顾在病重中的林徽因,因为当时战争时期的医疗条件实在有限,梁思成竟然学会了注射,每日为妻子林徽因打针服药,对于他们而言,生命中除了爱情,还有事业,更有对国家的热爱,即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和风骨。
抗战胜利以后,林徽因和家人以及同仁们乘坐西南联大的包机离开了李庄,飞往北京,1947年,林徽因在北京做了肺部手术,作为建筑师,林徽因感到实现宏伟抱负,把才能献给国家的时代来了。
病情好转以后,林徽因以超常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建筑设计和文物保护工作之中,她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级教授,人大代表、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参加了国徽设计工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林徽因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至此,她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她还挽救了频临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品等,虽然病魔缠身,依旧无法阻挡她的工作热情。
1955年4月1日凌晨6点,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部去世,年仅51岁,在这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这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安静离开了世界,她的生命从此定格于人间最美好的四月天,林徽因一生是完美的,也是富有诗意的。
林徽因这位从民国走出来,受到中西文化教育熏陶的才女,留给我们世人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和才华,更多的是她的骨气,她对国家的赤子之心,时光飞逝,许多年后,她光辉的人格同样会被世人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