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为什么世人都说:东吴亡于孙权之手?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三国时代,蜀吴联姻毁于关羽的一句“虎女岂能嫁犬子”。但是,为什么关羽如此不待见孙权呢?他真的像关二爷口中说得那么卑劣吗?以前不是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吗?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孙权的毕生功过。

为什么世人都说:东吴亡于孙权之手?为什么世人都说:东吴亡于孙权之手?

曹操早年在濡须口之战吃了瘪,面对比自己小了一辈的孙权,曹老板丝毫不掩饰对这位青年的欣赏,说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当时的孙权,绝对是同时期最拔尖的人才。父亲与兄长夭亡之后,孙权从长辈手中接过的是何等的烂摊子?但经过十九岁的孙仲谋一番经营,硬是凭借高超的手段,重新统一了江东这块宝地。

但是,人总是会变的,即便是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也有失策的时候。哪怕是圣人孔子,也曾说出些不着调的语录,更何况是孙仲谋呢?

赤壁之战,吴蜀两家互利双赢,曹老板的攻势被堵回去,这让孙权有些志得意满。用现在的话来说,孙权很有可能是“飘”了。在他看来,曹魏十万铁骑被阻挡,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刘备什么事。更何况,当时又赶上刘备借荆州夺益州,搞出不少邪门歪道,所以孙权便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刘备,要求他归还荆州这块战略根据地。

吴蜀联盟期间,孙权的脑子里应该已经构建出三分天下的蓝图了。然而,自满的他为了眼前的小利,准备先干掉身边势力壮大的刘备,把窝边草吃干净。

公元219年,孙权派遣吕蒙攻蜀。吕蒙这位后起之秀,凭借“白衣渡江”的奇谋,顺利地拿下了荆州,还杀掉了蜀汉上将关羽。孙权的目的达成了,他这一杀,让孙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荆州。然而,孙权没料到此举竟让他成了蜀汉全民公敌,更是让刘备恨不得生啖其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一改先前的发展方针,穷兵黩武发展军事,力求为义弟兴兵雪恨。公元221年,刘备悍然发动夷陵之战。这一战,几乎出动了蜀国所有军事力量,几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江东,打算让孙权血债血偿。

这场战争的胜败,其实并不重要。不论是陆逊火烧连营灭掉了蜀军主力,还是刘备长驱直入拿下江东,结局都不会改变。孙刘大战,让曹魏渔翁得利。曹魏趁虚而入,在东吴应对蜀汉无暇它顾期间,顺利地拿下了东吴北防线。还好,孙权的手里有三张底牌,分别是朱桓、朱然以及诸葛瑾。要不是这三个智商超群的家伙,恐怕孙权的霸业就要到此为止了。

那么,这是孙权毕生闯下的最大的祸吗?

并非如此。

在麦城事件中,吕蒙是个相当关键的角色。这场战争,可以说吕蒙的智商超水平发挥,以至于,轻敌的关羽被擒杀。对于孙吴来说,既然已决意要与蜀汉作战,那么,得胜的吕蒙就该当成英雄供起来。可孙权是怎么做的?他想要将吕蒙杀掉,平息蜀汉的怒火。孙权认为,将吕蒙这个“工具人”推出去平息众怒,自己就能闷声大发财,攥紧荆州的控制权。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吕蒙死于公元220年。吕蒙与关羽之死的时间差,还不到一年,而且死因成谜。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正值壮年的吕蒙被卷入了什么不得了的政治阴谋,成了孙吴的牺牲品。民间素来有关羽显灵吓死吕蒙的传说,而且还衍生出不少不同的版本。但传说终究是传说,关二爷显圣这种事大抵不会发生。所以,与其相信关公显圣,不如相信是孙权杀掉了吕蒙。

那么,孙权杀掉吕蒙,又闯下了怎样的大祸呢?

吕蒙是孙吴势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没有什么家族背景,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去的。三国时代和东晋差不多,都比较讲究门阀出身。扶持吕蒙上位,孙权也有自己的思考,就是为了压制其他四大家族。

吕蒙伸腿瞪眼了,唯一能制衡门阀的平民力量消失了,所以没过多久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便崛起了。此后的东吴主帅陆逊,就是出身陆家的青年人才。从陆逊之后,政治倾轧便频繁上演于孙吴政治圈,成了一种常态。

即便是贵为皇族的孙氏宗族,也时常遭到其他家族的倾轧和打击。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连家务事都处理不好的东吴,实力自然是一落千丈。到了后来,内斗不止的孙吴根本无法抗衡铁桶一块的魏晋。

从孙吴的国势来看,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孙权是个十分复杂的人,我们无法用单调的形容词将其盖棺论定,只能用功过来衡量他的人生。史料记载,孙策临终之前,将祖宗基业全都交托给孙权,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从这里看来,孙策对自己的弟弟相当了解。至少,青年时期的孙权,着实是个守成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在内政方面,孙权在协调各家族和权臣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同凡响的政治手腕,令人折服。

但谁能想到孙权也像后来的唐玄宗一样,“半生清明半生昏”,后来的孙权愈发昏聩,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且不说他在对蜀外交方面的疏漏,他的政治生涯还有不少败笔。

首先,是不敢立后。

自夏商开始,直到满清终结,封建帝王都是好色的,孙权也不例外。不过孙权虽然偏好美色,但他却崇尚“后宫平等”,就是让自己的女人地位等同,不分什么皇后妃嫔。表面上来看,孙权的后宫政策似乎颇为先进,但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缺少后宫正位的制衡,孙权后宫中的倾轧相当严重。每个女人的地位都一样,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为了得到孙权的垂青,一众美人闹得鸡飞狗跳,以至于后院失火。

其次,废太子。

孙权起初将皇储之位给了儿子孙登,这个小伙子人品非常好,对待臣下也十分谦和。孙登虽然还没展现他的能力和手腕,但从道德的层面来讲,这样的人是块仁君的材料。可惜的是,孙登三十三岁那年英年早逝。

甚至于,在临终之际仍不忘上表给父亲,提出了一些富国强民的建议。孙登死前,向父亲引荐了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这些人才,希望父亲能够借助这些人才,使孙吴兴盛。

在孙权心目中,孙登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继任太子上台以后,孙权便对这个“替代品”有些不放心。孙权的权欲非常强,这一点在《三国志》里的一些细节中有所显示。只不过,孙权有古代帝王的通病,那就是为了权力六亲不认。

按照继承顺位来看,孙登死后本该由二儿子孙虑当太子,但孙虑和他哥哥一样寿命不长,于是三儿子孙和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孙和的人品虽然比不上孙登,但他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总的来说还算老实巴交。

然而,孙权却亲手废掉了孙和。孙权给出的理由,可以说是相当奇葩的,在国家祭祀时,孙和去拜访了妻子的叔父。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孙权便将继承人置空。从这里也能侧面看出,晚年的孙权的确很昏聩。

最后,残忍嗜杀。

早年的孙权绝无此毛病,但晚年的孙权不知为何变得乖张起来。孙权始终不知该由谁来继承大统,平时也不表现出倾向,以至于,满朝文武都自动地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孙和,另一派支持鲁王孙霸。孙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没有对太子进行保护。

在政治倾轧的过程中,孙霸党与太子党的斗争进入到了白热化。在这个当口,孙权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赐死孙霸,废掉太子。连朝中的顶梁柱陆逊,也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被整的很惨,含冤而死。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这些人才,更是被孙权残忍杀掉。

最终,在一番大清洗之后,孙吴的政治场面面临大洗牌,国力遭受重创。政治清洗在许多朝代都出现过,但像孙权这种没有目的性的并不多见。

青年时代的孙权,绝对是可以与曹操、刘备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明君。但是,为何孙权老年如此昏聩,在他最擅长的内政方面出了岔子呢?

这只能归结于一句“岁月不饶人”了。

对于这一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其书中给予了孙权这样的评价,算是颇为中肯:

“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悲乎孙仲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