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夷陵战胜刘备后,孙权为何故意激怒曹丕?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魏蜀吴三国之间,互相攻伐而又互相合作。在曹操强大时期,孙刘被迫结盟以抵抗曹操的巨大压力,当曹操去世前后,孙刘两家的关系却突然急转直下,爆发出剧烈的冲突,先后引发了直接导致关羽阵亡的荆州大战,和让刘备一蹶不振的夷陵之战

但是,在孙权击败刘备后,曹丕却很奇怪的没有乘机出兵攻击此时最为弱小的蜀汉,反而率军征伐东吴?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无论是刘备还是曹丕,这个时间节点上,都被孙权狠狠算计了一把,甚至包括激怒曹丕,曹丕南征东吴,这都在孙权的算计之中!

有人肯定要说了,你这是啥意思?孙权策划了一个让曹丕攻打自己的阴谋?孙权这是吃错药了吧?!

当然不是,且听以史为鉴为大家慢慢分析!

夷陵战胜刘备后,孙权为何故意激怒曹丕?夷陵战胜刘备后,孙权为何故意激怒曹丕?

孙权战前的低姿态

刘备伐吴,是刘备称帝后的首次亲征。刘备也因此调动了荆州、益州、五溪蛮等几乎绝大部分精锐势力,打算一举灭亡东吴。

此时孙权担心如果东吴被曹丕和刘备同时夹击,东吴肯定要亡。于是孙权先向刘备求和,但是刘备不理,一心要灭亡东吴。于是孙权只能选择刚刚称帝的曹丕。

孙权之前是曹操所封的大汉吴王,理论上是可以不用理会篡位的曹丕的。但是刚刚称帝的刘备拒不和谈,给孙权的压力太大,于是孙权赶紧上表曹丕,表示自己完全认可曹丕禅让的正当性,汉朝已经亡了,刘备啥都不是,我这个大汉的吴王也不要了,我也愿意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甚至把于禁等被俘的将军也都送给曹丕了。

曹丕很开心,顺手封孙权为曹魏的吴王,并且加九锡,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然后坐山观看孙刘大战,不论谁赢谁输,对魏国都是好事。

而且此时的曹丕还面临着整合内部的问题,在曹丕即位后,有许多不服气的人都纷纷造反,曹丕一半的精力都放在平叛和整理内部上面。

黄初元年,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黄初二年五月,郑甘复叛;

可以说此时孙刘大战,反而给曹丕给了一段极为宝贵的缓冲时期。

而孙权的低姿态也获得了曹魏不夹击自己的承诺,避免了两线作战。

孙权战后故意激怒曹丕

在夷陵之战战胜后,孙权却一反常态,马上推翻之前的一切承诺,惹得曹丕大怒,不顾劝阻也要南征孙权,孙权为何会如此短视?

难道暗中消化胜利果实,韬光养晦不好吗?要知道这可是孙权没强大之前的一贯法宝!

有人认为这是孙权战胜刘备后开始自大,加上认为有长江天险,魏国不能拿自己如何,心态膨胀了。

但是这其实这都是孙权自己早就规划好的预谋!甚至这个预谋孙权瞒过了周围所有的文臣武将,只有自己知道。

要不是吃了亏的曹丕后来反应过来,在《魏略》中记上了一笔,恐怕孙权的这番谋划要瞒过了天下所有人。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主传》中,裴松之引用了《魏略》中的一条记载显示:

魏略曰:权闻魏文帝受禅而刘备称帝,乃呼问知星者,己分野中星气何如,遂有僣意。而以位次尚少,无以威众,又欲先卑而后踞之,为卑则可以假宠,后踞则必致讨,致讨然后可以怒众,众怒然后可以自大,故深绝蜀而专事魏。

这个记载特别有意思,孙权听到曹丕禅让即位,刘备紧接着称帝的消息后,自己也动心了,于是找了一个懂得观星象的人,问自己这边有无对应的天相。

术士应该是给了孙权一个肯定的答案,不然孙权也不会是“遂有僣意”的表现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权还是很清醒的。公元222年,孙权此时刚刚四十岁,虽然官居吴王,在江东跟皇帝没啥区别。但是孙家出身草根,江东基业一大半还是父亲和哥哥带着人打下来的,面对外部的老资格曹操、刘备势力,除了东吴这一亩三分地,可以说没几个人认可自己。

但是,称帝这种念头一旦发了芽,那可是无论如何都压不下去的。此时的孙权最大的劣势就是“位次尚少,无以威众”,于是孙权故意设计了一个“先卑后踞”之计来完成自己的称帝计划。

其中刘备、曹丕都是这个计划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这条计策有这么几个步骤:

1、先卑

孙权首先在面对刘备和曹丕时都放低自己的姿态,表达出臣服之意,但是实际上来说对自己没有丝毫损失。而且当孙权表现出臣服的意思时,理论上无论刘备还是曹丕都应该对自己表示赞赏,可以获得实际的利益。

2、后踞

当一个人有求于你的时候把你当作爷爷奶奶一般,等拿到好处后,马上转头不认人,而且骂骂咧咧把你当孙子,试问谁不会大发雷霆,准备揍他一顿呢?

孙权就是这样对待曹丕的。在有求于曹丕的时候,无论是称臣还是说要派太子来当人质还是进贡……说的非常好听。一个名叫浩周的魏国官员被孙权的诚心所打动,跟孙权表示:“我去见曹丕一定跟他说,我愿用我全家百口性命做担保,您是诚心投靠。”孙权表示我太感动了,于是指天发誓,一定不辜负浩周的一片真心。

但是黄初三年6月份,孙权击败刘备,10月份的时候,孙权就再次背叛曹丕,之前的承诺全都不算数了。浩周虽然被曹丕原谅了死罪,但是终身不再复用。

3、致讨

孙权后踞的结果就是曹丕大怒,然后发兵攻打东吴,也就是题目中的“致讨”。

对待刘备也是一样,都是前恭后倨,先低姿态,刘备不认可那就直接后倨,然后引起刘备的讨伐。

那么引发敌人动怒,然后兴兵攻打自己,孙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4、怒众-->自大

其实孙权激怒曹丕的原因就是让外部压力来转移内部矛盾,让吴国上下在曹魏兵锋的压力之下提升士气和紧迫感。

而孙权则可以利用东吴人的这种情绪,利用战争,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在战争结束后自然就获得了足够的威望。有了足够的威望,孙权自然可以完成最后一步了。

不得不说,孙权这一番谋划可以说丝丝入扣,把曹丕、刘备以及东吴上上下下全部给算计到其中。不得不说孙权这个计划是阳谋+阴谋的组合体,在孙权的策划之下,刘备、曹丕都掉进了这个陷阱中。

也不得不说孙权这个计划也是在走钢丝,要是一个不小心,自己也有身死国灭的危险,想必孙权在刘备、曹丕先后铩羽而归后也是长出一口气。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在先后熬死了刘备、曹丕后,放眼天下,终于没人敢指着自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在夷陵之战8年后,49岁的孙权终于如愿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从此,孙权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