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历史上真正的孙权,比刘备更爱哭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刘备十分爱哭,许多地盘和人才都是刘备哭出来的。毕竟在小说中,刘备先后哭了三十多次,次数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人。

但历史上真正的刘备并没有《三国演义》描写得这么夸张,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并不是史书,因此《三国演义》的许多故事情节当不得真。而且根据史书《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只哭过6次。

相比之下,孙权才是最爱哭的那个。因为他在《三国志》中哭了13次,远高于刘备的6次。那么《三国志》是如何记载孙权的这13次哭呢?

历史上真正的孙权,比刘备更爱哭历史上真正的孙权,比刘备更爱哭

孙权的第一次哭,是在公元200年。《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

孙策去世的时候,孙权才19岁。虽说孙权自幼聪慧,长大后也得到孙策的大力培养,但突然间就要接替孙策,成为江东之主,孙权显然是没有准备的。

既要忍受兄长去世的悲痛,又要扛起孙家基业的重任,当时的孙权可谓是既彷徨又无助。年仅19岁的孙权,哭泣自然是正常的。

第二次哭泣,是在210年。《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这一年,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因病去世。对孙权来说,周瑜既是兄长,也是依靠,还是大功臣。

周瑜跟孙策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拜见过各自的母亲。孙策的母亲更是把周瑜当作亲儿子对待,还要求孙权要把周瑜当作亲大哥。

同时,如果没有周瑜,孙权也很难掌握江东,成为江东之主。另外,周瑜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呕心沥血,为东吴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么一位兄长、依靠、大功臣去世了,孙权怎么可能不哭?

第三次是在212年,《三国志▪张纮传》记载:

临困,授子靖留牋曰……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孙权刚刚继位,武将以周瑜为首,文官以张昭为首,而张纮便是文官中的第二人。张纮德才兼备,深受孙权信任,他提出的很多建议和劝谏,孙权都能听进去。

在去世之前,张纮又专门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不少关于治国、纳谏、用人的道理和方法。也就是说,直到去世的前一刻,张纮都在为孙权而着想。

这么一位鞠躬尽瘁的老臣,孙权自然也会为他而哭泣。

第四次是在217年,《三国志▪周泰传》记载:

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

这一年,曹操率军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在守将周泰的指挥下,曹操最终无功而返,周泰也因此升任为平虏将军,督濡须。而这,就引起了朱然、徐盛等将军的不满。

而至此事后,孙权就亲自前往濡须,并大摆宴席,宴请诸将。酒过三巡,孙权就让周泰脱掉衣服,让他讲讲身上几十处的伤口都是怎么来的。

听着周泰的叙述,孙权又想到了周泰屡立战功,还曾经救过他一命。想到这些,孙权就情不自禁地哭了。

第五次是在222年,《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魏王受汉禅,遣使以权为吴王,诏使周与使者俱往。周既致诏命,时与权私宴,谓权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也,周以阖门百口明之”。

权因字谓周曰:“浩孔异,卿乃以举家百口保我,我当何言邪?”遂流涕沾襟。

曹丕篡汉后,孙权为了应对刘备,就倒向曹魏,并成为曹魏的吴王。于是曹丕就派浩周为使臣,出使东吴。

曹丕原本是让孙权遣子为质的,但孙权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所以浩周到东吴和孙权见面后,浩周就说,曹丕是不相信孙权的,所以他就以全家上百口人向曹丕做担保。

听到这话,可把孙权感动坏了,当即就哭了。当然了,这一次哭是装出来的。是为了欺骗浩周,从而迷惑曹丕,从而达到不用遣子为质的目的。

第六次哭是在222年,《三国志▪凌统传》记载:

病卒,时年二十九。权闻之,拊牀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

凌统的父亲凌操,老早就跟着孙策征战。孙权即位后,为了给父亲报仇,也为了扩大统治区域,孙权就先后三次攻打江夏。而凌操就是在这期间战死的。

凌操战死后,凌统继续跟着孙权,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尤其是在逍遥津之战中,要不是凌统拼死护卫,说不定孙权就要被张辽俘虏了。

可就是这么一员猛将、悍将、爱将,却不过29岁就去世了,这让孙权怎么可能不伤心?

第七次哭是在223年,《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使于魏……以陈群与熙同郡,使群诱之,啗以重利。熙不为廻。送至摩陂,欲困苦之。后又召还,未至,熙惧见迫不从,必危身辱命,乃引刀自刺……权闻之,垂泪曰:“此与苏武何异?“

刘备去世后,孙权就派冯熙出使曹魏。曹丕为了拉拢冯熙,就各种威逼利诱。结果不想,冯熙非但没有接受,反而“引刀自刺”。幸得他人发现,冯熙这才没死。

当孙权得知此事后,瞬间就被感动哭了。

第八次是在228年,《三国志▪吕范传》记载:

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宰。

吕范很早就跟随孙策,孙策也十分信任吕范,还曾经让吕范护送母亲吴夫人到曲阿。孙策也把吕范当成家人,还经常邀请吕范到家中,还在吴夫人的面前一起喝酒。

孙权即位后,也是进一步的重用吕范。虽说有不少人向孙权举报,说吕范生活奢侈糜烂,但孙权却不以为意,还升任吕范为大司马。看得出来孙权是把吕范当左膀右臂对待的,所以当吕范去世的时候,孙权就会十分伤心。

第九次是在是在232年,《三国志▪孙登传》记载:

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见权悲泣,因谏曰。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孙虑是次子。孙虑从小就聪明过人,大臣们都评价他“秉性聪敏,才兼文武“。孙权也十分的器重孙虑,孙虑16岁就被封侯,18岁就担任镇军大将军,并成为封疆大吏。

在地方上,百姓和官员的评价是:尊奉法度,敬纳师友,过于众望。

但这么优秀的年轻人,却在20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这让孙权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再想到孙虑那么的优秀,孙权自然会痛哭不已。

第十次是在233年,《三国志▪张昭传》记载:

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牀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

权掷致刀地,与昭对泣。

当时辽东的公孙渊向孙权俯首称臣,这让孙权十分高兴,于是就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再送一大堆金银财宝,这当即就遭到了张昭的反对,气的孙权都拿出了佩刀。

但张昭还是不为所动,还搬出了吴夫人去世时的遗言。这让孙权既感动于张昭的忠心耿耿,直言劝诫,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于是就哭了。

第十一次是在241年,《三国志▪孙登传》记载:

临终,上疏曰……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对孙权来说,长子孙登是最适合的接班人。既是嫡长子,符合礼法制度。同时又有能力优秀,深受文武百官的爱戴。孙权也十分信任孙登,不在都城的时候就会让孙登监国。

但没想到,公元241年,孙登年仅33岁就因病去世。这让孙权再一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既失去了最喜爱的儿子,又失去了最优秀的接班人,孙权自然是悲痛欲绝。

第十二次是在247年,《三国志▪宗预传》记载:

预复东聘吴,孙权捉其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宗预先后3次出使东吴,给孙权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权也十分喜爱宗预。宗预第三次出使东吴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而孙权也有65岁,这就让孙权认为,他俩今后是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于是孙权就伤心了。

第十三次是在251年,《三国志▪陆抗传》记载:

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251年,陆抗在建业养好病后就准备返回前线。孙权得知后就去送别陆抗,并向陆抗道歉,说对不起陆逊,也对不起你陆抗。

东吴能够夺取荆州,能够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并多次打败曹魏南下,陆逊功不可没。

可就是这么一位大功臣,却遭到孙权的猜忌,最终在忧国忧民的境地中去世。等孙权幡然醒悟的时候,陆逊却已经不在了,也因此孙权就把他的悔恨,告知了陆逊的儿子陆抗。

在孙权的这13次哭泣中,有3次是为亲人而哭,分别是哥哥孙策,儿子孙登、孙虑。有8次是为了臣子而哭,分别是周瑜、周泰、吕范、淩统、张纮、张昭、冯熙、陆逊。还有2次哭泣,分别是为蜀汉大臣宗预、曹魏大臣浩周而哭。

为亲人而哭,孙权绝对是真情流露,没有任何的利益考量。至于另外的10次哭泣,会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在,但也会有利益因素。

毕竟君臣有别,孙权也难免会为了逢场作戏、拉拢人心而哭。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