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三年六月,即251年,曹魏权臣司马懿一病不起,于同年八月病死于洛阳,终年七十三岁。司马懿之死并不仓促,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后事,因此在临死前,他“预作终制”、“作顾命三篇”。司马懿对后事的安排有悖于常理,甚至不让后世子孙祭拜他的陵墓,那么司马懿为何要这么做呢?
司马懿的遗嘱主要有四项内容:第一,陵墓的位置选在首阳山,“不坟不树”。所谓“不坟不树”指的是陵墓不用土堆成坟丘的形状,不种植任何树木。按照当时的规制,“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只有平民才会“不封不树。”司马懿虽然没有称帝,但已经是曹魏的权臣,这明显不合符规制。
司马懿临死前,为何违背礼制,禁止子孙拜谒自己的陵墓?
第二,遗体入殓时,“敛以时服,不设明器”。所谓时服指的是平常穿的衣服,明器就是陪葬品。按照司马懿的地位,即使穿黄袍下葬,也没人敢提出异议。可是司马懿却下令穿平常的衣服下葬,而且要求不放任何陪葬品。中国古代讲究“生养死葬”,才是尽孝之道,因此厚葬之风盛行,可是司马懿却要求薄葬。
第三,“后终者不得合葬”。意思是说死在司马懿后面的夫人,一律不得与他合葬。第四,后世子孙禁止拜谒自己的陵寝。这个规定是最不合理的,“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对先祖的祭拜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是司马懿却违背礼制,不让子孙祭拜自己的陵寝,这到底是为何呢?
我觉得司马懿的遗嘱之所以有悖常理,主要有两个目的,也是司马懿临终前最担忧的事情。其一,“不封不树”、薄葬以及不让后世子孙谒陵有一个共同目的,这就是隐藏自己陵寝的位置,防止陵寝被盗。战国到汉朝时期,厚葬之风盛行,结果到了乱世,十墓九空,所以司马懿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防盗的目的。
其二,吸取历史教训。当年,司马懿被曹爽剥夺权力,他是如何发动政变,掌控曹魏政局的?没错就是高平陵之变!当年,曹爽跟随魏主曹芳出城,拜谒高平陵,司马懿这才趁机发动政变,将曹爽一党斩草除根的。司马懿虽然病重,但他并不糊涂,因此他临死前下令,“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都遵从遗嘱,从未祭拜过父亲的陵寝。不过,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却违背了祖父的遗嘱,拜谒了司马师、司马昭的陵墓,但是“不敢谒高原陵(司马懿的陵寝)”。西晋虽然统治了天下,但很快就陷入混乱,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北方则落入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
然而,司马懿的陵寝却销声匿迹,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高原陵了!自司马懿死后,至今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关于司马懿陵寝的位置说法很多,但却始终没有确切的位置,我们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老奸巨猾,到临死前他思绪依然那样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