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曹髦:第一个讨伐权臣的皇帝,结局极其悲壮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曹髦,字彦士,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孙,即位前为高贵乡公,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氏,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以悲壮的结局走玩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人生。

曹髦:第一个讨伐权臣的皇帝,结局极其悲壮曹髦:第一个讨伐权臣的皇帝,结局极其悲壮

说起曹髦的身世,起初他不过是普通的宗室成员,和曹魏皇帝的宝座,相距是很远的。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他也就是世袭父亲曹霖的名爵,成为一个小小的宗室子弟,走完自己平淡的一生。然而,一件特殊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一生和命运,那就是魏帝曹芳被司马师所废。曹芳,本是魏明帝曹睿的养子。关于曹芳的出身,《三国志》中讳莫如深,只说“宫省事密,莫有知所由来者”,就是说不清曹芳的来历,是私生子还从其他宗室过继的无人知晓,显然魏明帝曹睿也不打算公开这个儿子的身份。曹睿临终前,将8岁的曹芳托付给曹爽司马懿的辅佐。后来,曹爽与司马懿发生矛盾,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爽一党,独掌曹魏大权。再后来,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承了他的权力,继续独霸曹魏政权。特别是司马师更成了魏国的大将军,后来又领“录尚书事”,在曹魏朝堂上说一不二,作威作福,排挤异己,更是不把渐渐长大的小皇帝曹芳看在眼里。面对司马兄弟的所作所为,曹芳自然十分气愤,可他却无可奈何。这时曹芳的身边中书令李丰,是一个忠于曹魏的耿介老臣,他早已对司马师藐视皇帝的做法渐不能忍,于是就联合皇帝曹芳的老丈人张辑,欲图废掉司马师大将军的权位。但这两个人,做事不谨慎,谋废的事情竟被司马师发觉,双双送了性命。曹芳却因此处境更加艰难。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兵。当时忠于曹魏的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师。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为之前李丰、张辑的事情早已恐惧不已而没有实行。接二连三的的谋反事件,让司马兄弟认为曹芳也不适合当皇帝了,这些谋反的事情,恐怕曹芳也参与其中。他多当一天皇帝,就会威胁到他们兄弟的权势,也有反对势力借着他的名号对司马兄弟造反。如果说以前司马师对谋废皇帝尚有所顾忌,经此这些事他则完全下了决心。终于在同年九月,诬陷他“耽于女德,荒淫无度,恭孝日亏”。然后由捏造了不少证据,以证明曹芳不能再继续担任皇帝了,并上奏郭太后,废掉曹芳。此刻,毫无权势的曹芳,只能任司马氏兄弟宰割,接受被废的结局,去当一个有名无实的藩王了。

废了曹芳的皇帝之位,司马兄弟权力更重了,但在册立新君的问题上,却与郭太后意见相左了。司马师想立彭城王曹据。那曹据是曹操的儿子,按年龄分析已经五十多了。司马师之所以选择曹据,一方面,曹据辈分高、有威望,另一方面,曹据估计没有什么能力,比较窝囊,容易控制。但郭太后不同意司马师的建议,她一再坚持认为曹据的辈分比自己高,由他继承大统,自己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而且这也乱了家法,明帝不就绝嗣了吗?他提议立曹睿的弟弟曹霖的儿子曹髦继位,因为按照礼法辈分,曹髦完全可以视为曹睿的子嗣,符合礼教制度要求,再加上曹髦年少好学,给郭太后留下很好的温文尔雅的印象,所以,郭太后提议曹髦为继承人。郭太后的提议后,司马师也不好反驳。因为刚刚借助郭太后的地位,废掉曹芳,此时再与郭太后发生严重的冲突,不仅舆论环境对司马氏不利,也不利于稳定司马氏控制朝权的局面。再者曹髦此时不过是小孩子,应该比较容易控制,也不太能兴风作浪地反对司马氏,所以,他就同理了郭太后的建议,让曹髦入承大统,成为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此刻,尽管,曹髦由藩王一下子变成了九五之尊的帝王,无比尊贵,但迎接他的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是一条崎岖无比的傀儡皇帝的小路,他的悲剧命运也从继承大统的那一天开始。

继承帝位,曹髦显得比较谨慎和小心翼翼。他正式进入京都洛阳,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门南拜迎,曹髦见状也赶紧下车答拜百官。司礼官奏说:“按礼仪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曹髦回答:“眼下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遂对群臣答拜还礼。行到宫廷的正车门,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样下车步行。左右皆劝阻:“按惯例您可以一直乘车进去。”他说道:“我被皇太后征召而来,至于安排我做什么现在还说不准呢!”还是下车和群臣一样步行到太极东堂,朝见太后。这表现出曹髦没有妄自尊大,还比较彬彬有礼的。接着,曹髦派身边的一批侍从官员到国内各地巡视,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慰问地方官员和百姓,同时调查有无冤案和官员失职的情况。并授予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全国兵马及京师内外诸军的权力,并特许大将军朝拜时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向君王奏事时只称官职不直呼姓名,还可以穿鞋佩剑上殿。还命礼官评定在废立天子过程中出谋献策的公卿朝臣们的功劳,并按功绩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应该说曹髦此时对局面还是比较清楚的,司马兄弟权威赫赫,他才是一个14岁的小皇帝,整个朝廷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现在完全没有能力与司马氏发生正面冲突,必须借用封官加爵来笼络司马兄弟,以保证自己的皇位登基稳定。可钟会的一句却让司马师感到不安,当时,司马师就问钟会,你看皇帝如何呀?钟会只说一句:“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司马师一听,回应说“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显然司马师的话,酸溜溜的,他并不希望新皇帝能力过强,这样会对他独霸朝权,造成威胁。但眼前已经无法改变了,他只好这样发了一声感慨。

然而,之后局面,并没有按照司马师的设想,废了曹芳,立了新君,他们司马氏掌权就稳定了。之后,镇守淮南的地方将领,接二连三的对司马氏篡权的行为表示了不满,进行了积极地反抗。首先发难的是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他们在曹髦登基的第二年,以有人蒙蔽圣听,提出要清君侧,发动叛乱,实际上将矛头指向司马师。为了平定叛乱,身患眼疾的司马师不得不亲自出征。然而毌丘俭志大才疏,完全无法对抗司马师,很快被打败,叛乱也被平息。然而,带病出征的司马师,却因病情加重,而意外地辞世。司马师死后,由他的弟弟司马昭继承他的权位。

面对司马师的死亡,曹髦应该是有一丝高兴的,一个束缚自己的权臣终于走了,他被束缚的太久,想尽快摆脱司马氏的控制。他曾下令让司马昭镇守许昌,不必回洛阳了。但心知肚明的司马昭,完全没有理会小皇帝的旨意,毅然决然带领军队,奔向洛阳,继续掌握朝廷大权。面对司马昭的出现,曹髦慌了,他感到威胁又回来了,此刻,他已经没有办法反抗了,只好接受现实。被迫下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兼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让司马氏继续掌控朝权。司马昭当权,比起他的哥哥司马师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完全无视曹髦这个小皇帝,视之为提线木偶,任其摆布。此刻,司马昭也深感曹魏皇室已经越发衰败了,从曹芳到曹髦,个个都是傀儡皇帝,完全听其司马氏摆布,而且朝廷的反对势力也越来越小,而他们司马家族是有能力取代曹魏自立的。但此时时机还不成熟,他还需进一步观察朝廷大员的意见。为此,他派出自己的亲信贾充到淮南,试探诸葛诞的态度。那种诸葛诞是忠于曹魏皇室的,他听出了贾充的来意,马上表示反对,并质问贾充:“你贾充不是豫州贾逵的儿子吗?”意思是说你老爸可是曹魏大大的忠臣,作为他的儿子,你难道要做谋逆的事情,把曹魏的江山拱手让人吗?”并斩钉截铁地表示如果朝廷、皇帝有难,我第一个起兵反抗。碰了一鼻子灰的贾充,回到洛阳后,如实地汇报了诸葛诞的态度。听完贾充的汇报,司马昭认为诸葛诞是自己家族取代曹魏的绊脚石,早晚必反,不如趁早铲除。贾充献计必须及早将诸葛诞调入京师,解除其兵权,否则就会出事。果然,司马昭按照的贾充的计策,升诸葛诞为司空,调入京师。得到诏令的诸葛诞,一眼就看出是司马昭用意,决定先发制人起兵造反。诸葛诞要造反除了他是于曹魏皇室,不肯依附司马氏,还有司马氏除掉夏侯玄、邓飓等人和他关系密切,再加之之前王凌、毌丘俭的下场,都对他有所触动。可是尽管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叛,但他们终究不是司马昭的对手。那司马昭率领郭太后、皇帝曹髦统大军26万,御驾亲征,很快就把诸葛诞的这次叛乱平定了。自从,曹魏政权里再也没有较大的力量反抗司马氏,司马昭得以继续独霸朝纲。

在司马兄弟作威作福的日子,傀儡皇帝曹髦只得小心翼翼地对待司马兄弟,听从其摆布,在此期间,他除了和大臣们聊聊文学、历史等学术问题外,政事从不由他过问。而险恶的政治形势,和反对司马氏的大臣接二连三的被诛杀、司马昭步步紧逼的态势,都使这位内心具有独立意识和血性的小皇帝曹髦相当不安。而且司马昭的淫威越来越大,他害怕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曹芳的第二,特别是司马昭对他喝来换去,更使作为皇帝的威严完全扫地,完全是一种耻辱。高贵的气质和大魏天子的使命感,使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再忍辱偷生下去,而是应该结束耻辱,找回做人的尊严。与其做一个含垢忍辱的皇帝,毋宁做一个用鲜血和生命进行抗争的烈士。他曾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后来被司马昭知道后,更是当众对他进行质问与奚落。

这一下子更激怒了他做皇帝的威严,他决心要以实际行动反抗司马昭。他召来了还算信任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说曹髦:“昔日鲁昭公不满季氏当国,起兵讨伐,结果兵败被杀,社稷崩颓,成为天下笑柄,今日司马昭大权独揽为日已久,他收买人心,四方之士都肯为他奋死效劳,根本不在乎逆顺之理。再说我们的力量又能有何作为呢?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没有军队,怎么讨伐司马昭?这样做好比是一个人想治病却病得更深了。陛下三思。”可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诏书”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此时,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正直的王经大怒,指责他们卖主求荣的卑鄙行径,不许他们离开,可王沈、王业就放弃了王经,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那曹髦,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

于是,中国帝国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可曹髦举动无疑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就这样一位年轻的皇帝,以血性的决心,以悲壮的气势、以悲剧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闻之曹髦死讯的司马昭,来到曹髦的尸体面前,假模假样地痛哭一场。可当尚书陈泰要司马昭惩办罪首贾充的时候,司马昭却装聋作哑,把成济当做替罪羊,拉出斩首,谢罪天下。那成济无疑是被司马昭和贾充出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命丧黄泉的曹髦,最后被司马昭草草下葬,仅仅被谥号为当皇帝之前高贵乡公的封号,无比凄惨。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为新天子,为曹魏的第五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位。曹奂登基后更加软弱,任凭司马昭摆布,司马昭则是步步紧逼,先后称晋公、晋王、加九锡,距离皇帝宝座仅一步之遥,取代曹魏迟早的事情。出于政治作秀和仿效曹操,司马昭没在生前取代曹魏自立,而等他死后,由他的儿子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将魏主曹奂赶下了台,正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

曹髦之死,无疑是一场最惨烈的悲剧,同时以宣布曹魏宗室再也没有能力反抗司马氏家族。可他却是壮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相比三国时期的其他软弱的傀儡皇帝,曹髦无疑是最有高贵气质和傲骨血性、强烈使命感的皇帝,他印证了孟子的那句话“威武不能屈”。他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为了活出人性的高贵,为了挽救曹魏的江山,不再只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他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以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淫威十足的权臣进行了反抗,与残酷的命运进行了抗争。尽管结局是悲惨,他不幸遭受权臣杀害,但他却用染红的鲜血,不屈不饶的精神,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而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无愧自己的封号当中“高贵”二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