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中,司马懿的得意门生钟会,被塑造成一位才华横溢、机智多谋的奇才形象,很像当年的杨修,这一点跟史实出入并不大。唯一的问题在于钟会的年纪,则跟史实完全不符,电视剧中很多跟他有关的经历全属虚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钟会究竟是怎样一位奇才?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历史上的钟会,谋略堪比张良,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钟会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
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关于这一点,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段子,源于《世说新语》的一则趣闻。某次钟会兄弟随父入宫拜见文帝曹丕,钟毓因为紧张而汗流浃背,但钟会却是旁若无人。曹丕问钟毓为何流汗,钟毓结结巴巴地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好奇的问钟会为何没出汗,钟会则模仿兄长的口气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听后哈哈大笑。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见《世说新语》
不过在历史上,钟会作为钟繇晚年所得之子,在曹丕驾崩时年仅一岁而已,所以这则趣闻全系后世小说家杜撰,根本不值一驳。至于《军师联盟》或《虎啸龙吟》,钟会被提前出生的时间更加离谱,甚至在曹操在世时,便已是一位年近二十的小伙子,如此失误,更是令人贻笑大方。
高平陵之变后,钟会才开始为司马家效力
钟会正式出道的时间,晚在魏帝曹芳正始五年(245年),当时年仅20岁的他起家担任秘书郎的职务,之后四年间又陆续升迁为尚书郎、中书侍郎。钟会博学多闻、才艺超群,尤其精通玄学,年轻时深得司马师赏识,此时大概已和司马家往来密切。所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钟会便正式开始为司马家效力,以重要幕僚的身份,参与司马家之后一系列夺权行动。
司马师东征淮南毌丘俭、文钦之乱期间,钟会随行并主管机密事宜。在胜利凯旋途中,司马师因旧伤发作猝死于许昌。魏帝曹髦为夺取司马家兵权,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由,下诏司马昭驻屯许昌。此时,钟会与尚书傅嘏密谋,一面让傅嘏上表复命,一面却和司马昭急速行军,到雒水南边屯兵驻守,意在威胁朝廷。曹髦见大势已去,无奈只得起用司马昭以大将军执政,时在正元二年(255年)。
钟会辅佐司马昭,为司马家篡权屡建奇功
司马昭执政后,接连铲除异己,对魏室的威逼日甚一日,而钟会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因功不断升迁,历任黄门侍郎、大将军府记室、司隶校尉、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封东武亭侯。作为司马昭的心腹死党,钟会在平定淮南诸葛诞之乱中立下大功。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钟会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的任免,凡对司马家不利者必极力除之,大名士嵇康等人的被杀,皆出于钟会的谋划,他因此也备受士林届的憎恨。
钟会才华横溢、机智多谋,喜欢玩弄权术,被时人视为“谋圣”张良一般的奇才,并常常因此而自得,很像当年的杨修。钟毓对弟弟的品性了如指掌,曾私对司马昭讲:“钟会才智过人,但喜欢玩弄权术,我担心他有不臣之心,请大将军加以提防。”司马昭听后,笑着回答道:“若将来钟会果真因此获罪,我承诺只治钟会一家之罪,而不会连累到钟氏一门。”果然没多久,钟毓一语成谶。
钟会才华横溢、自得自满,很像杨修
景元四年(263年)秋,司马昭以钟会为主帅,统领邓艾、诸葛绪等人攻伐蜀汉。结果当钟会兵困于剑阁劳而无功,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奇袭成都,竟然一举亡蜀。当年底,钟会作为主帅,因亡蜀之功晋升司徒,封万户县侯。然而钟会灭蜀后,在降将姜维的怂恿下,滋生不臣之心,图谋割据四川称王。
为实现自己的野心,钟会与姜维密谋,首先诬杀灭蜀头号功臣邓艾,然后假借郭太后遗命,胁迫诸将随其起兵讨伐司马昭。诸将多是北方人,因家眷都被扣押在洛阳,所以都不肯从命,钟会便将他们囚禁起来准备全部处死,但又担心无人统军,故此犹豫不决。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部将胡烈之子闻变,率部众鼓噪各路军士起事,击杀钟会、姜维,并趁机大略成都。钟会死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虚龄四十岁。
姜维怂恿钟会叛变,最终与其一同被杀
钟会遇害时,养子钟邕(钟毓之子)一同遇难,另一位养子钟毅及侄儿钟峻、钟辿(三人也都是钟毓之子)也都下狱,论罪都应判处死刑。不过司马昭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并想起钟毓当年的劝诫,所以仅处死钟毅和钟邕诸子,但赦免钟峻、钟辿并恢复他们的官爵,也算是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