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以上的一首诗句是载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诗词。据书中所说这是时任蜀汉丞相,人称卧龙的诸葛亮所作。这首小诗耐人寻味,它出现的地方更是叫人拍案惊奇。书中记载,邓艾率军另辟蹊径:以荻道出兵,至沓中。此时山路崎岖、兵粮寸断。邓艾作为这只深入蹊径军队的主帅,不得已只得迎难而上。前方就是摩天岭,邓艾选择摩天岭的最西面(极其陡峭)。此刻,大军行至西侧名为阴平这一鲜为人知的小道上,前方便是悬崖。悬崖之后便是蜀汉腹地,一马平川。定睛一瞧,悬崖边上立着一块石碑,碑上正刻着这十六个大字。
邓艾慨叹良久,身先士众,裹着毛毯,带领将士越过摩天岭,攻占成都,覆灭蜀汉。
阴平石碑是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的高度神化,使演义更具有戏剧效果。正史中并无诸葛亮在阴平留言的记载,但是,邓艾灭蜀却是不争的事实。同样是出奇兵,为什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被诸葛亮扼杀在摇篮中,而邓艾的偷渡阴平却异常顺利呢?
邓艾偷渡阴平真的只是冒险吗?这3点让他的胜算很大
自古成大事,无疑具备三种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邓艾灭蜀的时间是公元263年,而史料记载蜀汉最后一位大将星诸葛亮的陨落时间是公元234年。时隔将近30年之久,蜀汉各方面的发展均不胜刘备执政时期。刘备刚得益州之时,武有关、张、赵、马、黄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法正等人,可谓是蜀汉的巅峰时期。在关羽败走麦城之时,蜀汉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刘备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与东吴决裂。八百里连营,陆逊的一把火烧掉了蜀汉历经多年积攒的军队,烧出了刘备白帝托孤。也是自此时起,孙刘两家也是再无力征服曹魏,蜀汉和东吴只能与曹魏硬耗。殊不知两家三州之地怎能耗过曹魏六州的中原沃土啊。
刘备死后,蜀汉巅峰时期的文臣武将也是相继去世。诸葛亮一方面秉承着先帝的遗志,另一方面是为了以战养战来发动北伐战争。最重要的是为了鼓舞蜀汉上下的斗志,天府之国的锦官城好似天上人间,自古以来就容易滋生人性的惰欲。如果偏居一隅,固步自保的话,终有一日,曹魏铁骑将会势如破竹直抵锦官城下。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不到30年,刘禅就将锦官城拱手相让。诸葛亮被托孤期间是苦苦支撑着蜀汉,与曹魏交手多次,是成是败,相信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早有定夺。北伐为的是鼓舞士气,不让蜀汉全国上下都沉醉于天府之国的虚幻泡影之中。所以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先不从战略战术上看。就单单看付出的代价:5000精兵和5000杂兵还有诸葛亮北伐的大部队。去实行这个冒险的计划。以诸葛亮的北伐步法光复汉室利率渺茫,如果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有一定的成功几率。但是,失败的后果是北伐部队消耗殆尽、蜀汉上下元气大伤,就算诸葛亮想再次北伐也已经无兵可用(蜀汉灭亡时可用士兵约为10万)。这时坚守派在朝堂上占领上风,让那个本就想安稳做几天享乐皇帝的刘禅找到把柄。以此为借口不再给这位相父面子。恐怕诸葛亮积劳成疾的那天便是魏国进军之际。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功的概率也是极小的,蜀汉仅以益州这一州之地想要吞并曹魏的六州,极难成功。
可是,邓艾不一样。邓艾率领的是九州之地独占六州曹魏的兵甲,实力方面更是不容置疑。
在曹魏方面,曹家势微,司马一族是实际的掌权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有篡位之心,可是现在的司马家与曹家不同。曹家在历经奸雄曹操赫赫战功后由曹丕篡汉位,众人信服。虽然此刻权力的内核掌握在司马家的手里,但是司马家还需要一个足以使众人折服的功劳。因此,司马昭急于灭掉蜀汉,以此来让自己受封,被封为晋王后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篡位。内部邓艾、钟会、诸葛绪得到了司马昭的大力支持并无内患之忧。
在蜀汉方面,诸葛亮去世近30年,蜀汉内部早已安享现状。姜维等一众主战派在黄皓的谗言下遭到了刘禅的孤立。刘禅是很想享受的,以前诸葛亮北伐,他无话可说。因为那是父辈,那是口中的相父。现在剩下的是相父的徒弟,和自己同辈,而且姜维还是魏国降将。因此,刘禅也是对姜维略有猜疑。蜀汉兵甲疲敝、主臣猜忌,不堪一击。
邓艾进军的路线也是很有考究。红色是钟会军进军路线,蓝色是姜维军行军路线,绿色是邓艾偷渡蜀汉的进军路线。
邓艾先是在蜀汉东北方的狄道进军,转至沓中与姜维发生小规模战役后,因为姜维防守剑阁而得以继续前行。所谓取道阴平取得是摩天岭上的小道。(黑色标记便是摩天岭)摩天岭已是如蜀难以逾越的峻岭,突破摩天岭便是蜀中腹地。虽不说一马平川,但也可畅通无阻。摩天岭海拔高度2200米左右,西北侧较为平缓,不时有当地百姓攀登;南侧山麓为悬崖峭壁,几乎杳无人烟。川蜀人都明白要想翻越摩天岭必由西北侧开路,南面山麓无路可走,颇有些《蜀道难》的意味。而邓艾正是出奇兵,从南面悬崖之上以毛毯裹身越岭而下,惊为天兵。
这就与子午谷奇谋有天大的差异,子午谷虽然难走,但是知晓这条古道的人比比皆是。于是,这一奇谋的"奇"字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比较邓艾偷渡阴平。虽说阴平古道也是众人皆知,但是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翻越摩天岭只有西北侧可走,至于南侧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在邓艾入蜀后必会使蜀军大吃一惊,这就是天将雄师。
邓艾孤军入蜀,其实本意在于出其不意攻击剑阁后方的涪县。使得姜维在分兵救援的战略上左右为难。无论如何选择,姜维都想被孤立。分兵救援涪县,剑阁将极易被钟会突破,蜀汉门户大开;倘如不救涪县之危,在两军夹击之下,剑阁也迟早会被突破。
令邓艾所意想不到的是,在翻越摩天岭后,邓艾军深居蜀汉腹地。此刻,粮草辎重已无望,将士们自知破釜沉舟异常英勇。江由守将马邈的投降更是鼓舞了士气。于是,邓艾便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在攻克绵竹之后,兵临锦官城下。后主主动开城投降,使得邓艾成为了灭蜀第一功臣。这也为邓艾、钟会二人的相互猜忌、双双殒命埋下了祸患。
邓艾入蜀后行军之所以如此顺利,在于人和。
翻过摩天岭,偷渡阴平成功的那一刻。邓艾军上下都已经明白了无路可退了,要么前进、要么灭亡。所以士气高涨,这只军队连死亡都抛之脑后,怎能不凶猛异常?
钟会也是极其地配合,与姜维率领的蜀汉精锐对峙剑阁。剑阁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钟会军止步于此。机缘巧合之下钟会牵制了蜀汉的主力,后方相对来说较为空虚。颇有些当年项羽巨鹿之战的意味,这样让钟会认为是邓艾抢了自己的功劳。
益州疲敝,业已多时。如果不是司马氏篡位在即,也许蜀汉还能虚度几年光阴。可是,无论怎么说,蜀汉已经是苟延残喘。内廷中黄皓宦官奸佞小人作祟而刘禅毫无作为;国防上刘禅猜忌姜维,离心离德,江山不保只在朝夕;经济上蜀汉再怎么发展也是无力对抗坐拥三分之二天下的曹魏的,拖得越久,就越是无望。在天时、地利、人和决定因素方面蜀汉必败,蜀汉的倾覆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灭国者可以是邓艾、钟会或是其他什么人,恰巧邓艾另辟蹊径、得天独厚,在自身才能、勇气的积淀下和运气的加成下,终成灭蜀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