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魏略》记载:“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其父母以辽恐之。”
唐朝李翰所作的《蒙求》收录了“张辽止啼”的典故。该典故也被《太平御览》收录多达3篇(卷二百七十九,即兵部十;卷四百三十四,即人事部七十五;卷四百八十八,即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典故介绍
张辽止啼的出处和典故介绍,该典故多次被史书记载
公元215年,孙权率兵攻打合肥,张辽守城应对。
天色刚亮,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登锋陷阵,冲入东吴的营垒。此后,张辽率军继续猛攻,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东吴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于是,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长戟来自卫。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东吴军队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张辽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终于打开包围圈,率领部下们突围。在突围时,张辽带领着先出的几十人突出了重围。而在东吴军队的包围圈中,依然有张辽军馀众几百人。
于是,张辽带领着先出的几十人,又杀入了重围,去救援馀众几百人。孙权军队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抵挡张辽。从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权众破走”。张辽还城修业进行守备,合肥的军心因为首战大胜而安定了下来,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张辽表示叹服。
张辽止啼的出处和典故介绍,该典故多次被史书记载
在张辽800将士成功以少胜多之后,合肥城内因为军心稳定而守则必固。反观孙权的军队则“吴人夺气”,丧失了斗志。孙权虽然首战失败,但曹军主力被张鲁牵制在汉中而无暇东顾(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发生在八月,曹操征讨汉中从三月战至十一月),因此,孙权不愿错失良机,在收拢败兵之后,仍然凭借着明显的兵力优势,继续围攻合肥十馀日。然而,孙权军队因为士气低落,始终攻不下来,于是退兵。张辽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
从此,张辽威震江东。每当江东地区的小孩们啼哭不止,小孩们的父母就会说“张辽来了”来吓唬小孩们。
而在日本,民间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该俗语,是缘于唐朝、宋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使得“张辽止啼”的典故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兴盛了数百年之久。直到1274年的文永之役,该俗语在日本民间的盛行地位才被“蒙古来袭”所取代。
这么看来,各地父母应对小孩子的招数都是一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