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生于东汉中期,死于三国,活了77岁。这老爷子也是曹魏重要谋臣之一,陈寿三国志将其和荀彧、荀攸叔侄共同立传,足以证明他的地位和能力。
后世都称呼他是“毒士”,能力很强,想的办法却很损,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但这人非常善于明哲保身,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在乱世跻身高位,保全家无虞,易中天说他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总而言之呢,这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腹黑的人,一个很会把握形势的人,一个善于揣摩对方心理,也懂战略战术的人。
贾诩是武威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人。跟马腾、董卓一样,都在西凉地区。年轻的时候贾诩并不出名,只有名士阎忠觉得他很不错,他认为贾诩和张良、陈平一样,都是当世奇才。
贾诩:无双国士还是乱世奸臣?
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了,张良是谁?那是汉初三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汉张子房。陈平是谁,那是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的绝世人才。能把贾诩跟这两个人比较,说明贾诩的能耐绝对不小。
毕竟我们的诸葛丞相也才自比管仲、乐毅,而贾诩可是别人将他比作良、平之奇,含金量更高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阎忠也不是普通人,也是东汉的著名人物之一。当年皇甫嵩剿灭黄巾贼时,曾力劝皇甫嵩改弦更张,自立为帝,那番劝说之词,皇甫嵩都差点心动。后来凉州当地有人叛汉自立,也想推举阎忠为主,足见阎忠的地位和影响力。
董卓入驻长安之后,贾诩作为讨虏校尉共同来到长安,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任职。此时的贾诩还是个武将。后来董卓被吕布所杀,牛辅又死,群龙无首,剩下的凉州军士惶恐不安,生怕遭了朝廷的毒手。
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张济等部将决定解散部众,回归乡里。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在武将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同样作为武将,却极有心计的贾诩站了出来,奉献了一条“毒计”。这个计谋造成的惨烈后果,被裴松之成为“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贾诩跟这些凉州老乡们说,听说长安那些汉室大臣们要将我们这些凉州人赶尽杀绝,如果你们把部队解散自己逃跑,那么就算一个乡间的小小亭长都能将你们逮捕。不如我们带着兵马向西,沿途收集残兵,攻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事情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挟天子而征讨天下,如果不成功的话,那我们再走也不晚。
也就是贾诩的这番话,将这些走投无路的西凉兵马重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股无法抵挡的力量,直接攻破了长安,打的吕布仓皇而逃,王允等诛杀董卓的功臣全部遇害。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就曾说,董卓死后,元恶消除,天地重开,即将开启新时代。而就因为贾诩这些话,这帮董卓的余孽再度集结,整个国家遭受劫难,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贾诩得罪过啊,实在是太大了。
在我看来,贾诩可能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他只是为了保命而已。试想如果他不把这些凉州老乡们集合起来,很可能他自己都会被朝廷派来的人杀死,先下手为强。
从这点来看,贾诩只是典型的精英利己主义而已。在那个时代,保命是第一位的,至于为了保命带来什么后果。不好意思,顾不上。
占领长安后,李傕,郭汜等人对这个老乡虽然很亲近却也很忌惮。他们先是要封贾诩当大官,都让贾诩拒绝了。
用贾诩的原话来说,自己献这条计策就是为了保命,根本没什么功劳。况且自己名气不够,能力不足,就算身居高位别人也不信服,当个选拔人才的官员就可以了。
看得出贾诩其实很会。我觉得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众矢之的,要是再当个出头鸟的大官,保不齐哪些汉室大臣们非把他生吞活剥不可。
可能贾诩也知道自己给汉室带来的伤害吧。后期也做了一些事情进行补救。比如严词禁止李傕,郭汜士兵争斗,比如保护汉献帝不受李傕的胁迫,比如不让李傕再度杀害汉室大臣等等,都是贾诩做出的贡献。
再往后,汉献帝逃离长安,贾诩也跟着离开。通过以上这些事情,他也在大臣和皇帝面前积累了不少的政治资本,再也不想跟着李傕这帮虎狼之徒蹚浑水了。
逃亡路上,贾诩碰到将军段煨,这人很不错,是个忠臣,对汉献帝也很好,好酒好肉,好吃好喝供着。他也是贾诩的老乡,两个人还是一个郡的。贾诩本来想在他麾下好好干,可段煨却有点担心。
他知道贾诩这个人素有威名,自己麾下的军队都很敬重他,万一贾诩来了个喧宾夺主,将他取而代之,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于是他表面上很敬重贾诩,背地里却一直防着。
贾诩是谁,那是个揣摩人心的大师啊。他早就看出段煨提防自己,这种被人猜忌的感觉让他很不舒服,时间一长肯定会被段煨杀死。
他于是果断离开段煨,投奔同样是西凉老乡的张绣。
张绣和贾诩是老相识,早在李傕军中两个人关系都很好。张绣虽然冲锋陷阵,无往不利,可是缺乏运筹帷幄的谋士,贾诩的到来令他喜出望外。
贾诩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说张绣和刘表联合。当时刘表占据荆州重地,而张绣占领宛城,两者相隔不远,同时面临曹操的威胁。
不得不说,在分析形式上,贾诩也有非常独到一面。
在军力,战力,主公水平都不如曹操的情况下,果断决定和刘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既可以增加一个对抗曹操的帮手,也能防止刘表从背后的突然袭击。
后曹操征伐张绣,被张刘联军击退,张绣马上就要带兵追赶,贾诩摇了摇头,别追,追了肯定失败。张绣不信这个邪,带着兵马就冲了上去,结果被曹操率领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
看着败退回来的张绣,贾诩摸了摸胡子,“将军,这个时候可以去追击了,追击肯定会获胜。”
张绣郁闷了,就因为不听你的话,我才遭逢大败,现在都成这个样子了,还打个鬼啊!贾诩笑笑说,你就听我的吧,战机都是随时变化的,你现在去肯定能获胜。张绣抱着怀疑的态度重整兵马杀将出去,果然大获全胜。
张绣对贾诩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我当初带领精兵去追击,反而被曹操击败,带领败兵追击,竟然获胜,为啥会这个样子?”
贾诩说,这还用说吗。你打仗呢,的确很厉害,可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刚刚撤退,肯定是曹操断后,虽然你的兵马很精锐,可是将领不是对手,那肯定还是失败。而且曹操打败你并没用尽全力,说明他内部必有变故,肯定会轻装前行。他留下的断后大将,尽管勇猛,却不是你的对手,所以就算你带的是败兵也能获胜。
从这里不难看出,贾诩对张绣和曹操双方的军队实力,个人能力了解的那是相当清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出正确决断,帮助张绣重创曹军。
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和袁绍对峙,袁绍为了给曹操背后插一把刀子,就派人来到宛城,要求和张绣结盟,还专门给贾诩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在张绣面前说些好话。
张绣有些心动,贾诩看出来了,直截了当和袁绍的使臣说,麻烦您回去和袁本初说一下,他连本家兄弟袁术都容不下,还能容下我主公张绣这样的国士?
张绣震惊了,这也太不给袁绍面子了。他有些惊讶地和贾诩说,有必要这样撕破脸吗?现在该怎么办呢?
贾诩说,那就投奔曹操吧。张绣又惊了,现在袁绍强,曹操若,我们又和曹操是仇敌,归顺他不太妥吧。
贾诩再次跑出理论,就因为这才要投奔他。现在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这是投靠的第一个原因;袁绍实力强胜,我们这点人马到他那肯定不被看中,曹操实力弱下,如果能够得到我们肯定很高兴,这是投靠的第二个原因;曹操这个人有称霸天下志向,他肯定和我们尽释前嫌,以求名扬四海,这是投靠他的第三个原因。将军不要再犹豫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张绣很爽快地就听从贾诩的建议,带领所有兵马投入曹操麾下。
曹操那个高兴啊,抓住贾诩的手就说,是你把我重信义的名声传播天下啊。当即对贾诩是封侯赐爵,大加赏赐。自此,贾诩算是正式进入曹操阵营,并成为核心智囊团成员。
贾诩在这里继续展现出一流谋士的战略眼光。
在那个时代,能够审时度势,不依附于实力强劲的袁绍,而选择实力明显弱于袁绍的曹操,这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的。要知道曹操和张绣可是有着血海深仇,他的儿子、侄子、爱将都是死于张绣之手。而曹操不仅接纳了张绣,还让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足见恩宠之意。
后来张绣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破羌将军,这些跟贾诩的建言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官渡之战中,成为曹操谋士的贾诩在后者兵粮即将消耗殆尽时再度建言,夯实曹操信心。
他旗帜鲜明的指出,曹操在英明,勇武,用人,决断方面全部胜过袁绍,而现在迟迟没有成功,因为顾虑太多。要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获胜。
曹操听从贾诩的劝说,击破袁绍大营,河北很快平定。从此,贾诩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降伏荆州之后,准备挥师南下,一举荡清孙刘势力。贾诩这个时候却站出来反对,他认为现在曹操现在已经威名远播,应该休养生息,对官员百姓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了,江东则可不占二降。
这话曹操肯定觉得太儿戏了,孙刘两个人都是世上的枭雄,让他们乖乖投降,门也没有啊。他没有听从贾诩的劝说,继续攻打孙刘,最终在赤壁惨败而归。
但这并不是说贾诩的建言就是对的。
裴松之也说,当时马腾韩遂在西凉为患,曹操不可能在荆州安安稳稳的发展。况且当时荆州是孙刘必争之地,荆州当地人也不服曹操的管辖,因此必须趁此机会扫荡孙权,刘备。至于赤壁的失败,那是因为天时所致,疫情和疾病,再加上突然而来的东南风,这不是人力所能阻挠的。
现在来看,贾诩当时的建议可能也是没有考虑太多,只是不想再动刀兵,让老百姓好好歇一歇罢了。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建议无疑是错误的,战机转瞬即逝,曹操必须抓住时机,一鼓作气。
赤壁之战后,西北战事又起。马超韩遂反叛,并占领了长安。曹操亲率大军前去迎战,马超有些害怕,希望割地求和,甚至愿意把儿子送过去充当人质,操操断然拒绝。
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马超,然后派人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其实他们两派势力本就是互相独立,而韩遂和曹操的关系也不错。在曹操的操作下,马超、韩遂反目成仇,西北祸乱平定,贾诩再立新功。
曹操逐渐年老,开始着重考虑身后之事。当时呼声最高的无疑是身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以及曹植。曹植名声在外,才高八斗那不是浪得虚名。双方身后各有一股势力,互相争宠。
曹操曾经询问贾诩关于立储的意见,贾诩光笑不说话。曹操很奇怪,你不说话是几个意思,看不起人是不?贾诩忙说,不是啦,大佬,我只是在思考而已。曹操说,你在想啥。贾诩说,我在想刘表和袁绍父子啊。曹操一听哈哈大笑,曹丕成为太子。
贾诩这里无疑玩了个小聪明,想当年刘表父子,袁绍父子都是废长立幼,结果搞的鸡犬不宁,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最后全部便宜了曹操,让他可以兵不血刃的吞并所有地盘。现在到了曹操自己,到底该怎么办,他自然心中有数。
曹丕继位之后,贾诩因为有拥立之功,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此后曹丕征伐刘备的蜀国以及孙权的吴国,贾诩再次劝阻。
贾诩认为吴蜀两国都有雄主,能臣,魏国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可以和他们对抗,不如先文后武,积蓄实力等待对方发生变故,然后再出兵平定就很容易了。
曹丕不听,大败而回,死伤无数。
七十七岁,贾诩病故,谥号是肃侯。这个级别不低,也对的起他为曹魏做出的突出贡献。
纵观贾诩一生,尤其是加入曹操阵营之后,他认为自己不是曹操旧臣,做人做事都非常低调,跟许多大臣都没有私交,甚至连孩子们的嫁娶,也从不攀附高门士族,将明哲保身的个人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贾诩这个人真的是个聪明人,能在董卓手下为官多年,能让李傕,郭汜这些豺狼之徒都怕他,能够数次击败曹操,最终却为曹操出谋划策,足见贾诩具有极高的智商和情商。智商帮助他可以在危难时刻逃出生天,打开局面;情商帮助他和文人还是武将都能和谐相处,获得诸多赞誉。
这是贾诩,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三国初年的奇人。我觉得他不像是一个纯粹的谋士,更像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聪明的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