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洪承畴被有些人称为"叛徒",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被俘后投降了大清。而马士英拥立朱氏后人朱由崧建立南明,在很多人眼里,似乎认为很正统,是忠臣的象征。
然而,历史观点并非因为政治立场发生改变。这才是历史有趣的地方。
顺治元年四月,多尔衮统帅大军离开沈阳到达辽河的时候,得知崇祯皇帝以死,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于是,多尔衮问洪承畴:"当下该如何是好?"
洪承畴说:"加速急行。""应该宣布:一不屠人民,二不烧人房舍,三不掠夺财物。告诫州县,有开城投降者,官则加升,秋毫不犯。如抗拒不服者,城下之日官吏诛,保百姓安全。"
洪承畴与马士英,谁才是历史的推动者?
这就是洪承畴的"三不政策"建议。对于多尔衮大军进取北京,具有十分意义的针对性和迫切性,这与刘邦的"约法三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前的满洲军队攻城略地,仅崇德年间,多尔衮大军入关就曾掠夺人蓄46万余口,黄金4千余两,白银91万两。
这一次,满洲统治集团采纳了洪承畴的意见,命令洪承畴的"三不政策",改变了过去入关的烧杀抢掠,保护了广大汉族地区人民的财产财物和生命,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对于大清入主中原,奠定了有利的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明朝凤阳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建立南明统治集团。但是,这个集团拥立朱氏后人为帝的目的却不单纯,无非是觉得朱由崧昏庸可用,以此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并没有从明朝灭亡的教训中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省,革除弊政。福王登上皇帝宝座后即颁布"国政二十五款",文武官员,加官进爵,以示庆贺,既没有整顿吏治,也没有具体改进措施,在江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腐朽迷乱的生活,杀害了史可法,刘宗周等有识之士。
相比较与洪承畴建议的"三不政策",南明的所作所为并不得人心,这样预示着南明迟早和崇祯一样为历史所消亡忘记。
大明朝的河山已然破碎,一个少数民族要管理一个比之于自身10倍不止的民族何其困难,这对于刚刚进入北京的满族统治集团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顺治元年六月,洪承畴被清廷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副都御使,同内院官佐理机务,内院,相当于明朝的内阁,可见洪承畴在当时受到的待遇想当高。作为明朝之前的官员,对于大明的各种弊端,洪承畴都心中有数。在洪承畴的建议下,清廷"破明旧习"的政策更具可行性。
这些内容有:严惩贪污,减轻民赋,招揽士人,尊重文物,民族和睦五项。这些政策对于争取汉族人民的拥护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稳定环境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来看看南明在做什么,史可法等被诛杀之后,南明就再也没有正直之士说话了,一个暮气重重的统治集团犹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顺治二年五月十五,清军占领南京,正式宣告明朝的灭亡。
江南士绅之地,是思想的爆发区和蔓延区。多尔衮占领江南地区之后,因为不善于处理满汉关系,导致满汉矛盾持续累积。
顺治十年五月,清廷任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两广、云贵等地,总督军务兼粮饷,时值李定国抗击清军大胜,孔友德自杀,尼堪被杀的危难之际。洪承畴向清朝提出"三大政策"。
一是服饰发饰暂时不变,尊重民族习惯。清朝入关后以剃发作为降服汉族的一个标志,并且下令对此任何人不得进谏说不,这是一项政治口号和指令,任何人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依据江南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言说"贵州等土苗莽荒之地,人心未定,文化未开,还是照旧装束为好,以后慢图之。"清廷采纳了他的主张,部分少数民族的装束依然照旧,没有剃发。
二是在经济上照顾兄弟民族利益。清军在大举进兵西南过程中,道路险隘,粮草难以为继,洪承畴便发动少数民族,在征用少数民族粮食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大于市场价的补偿,让他们自动纷纷为清军供给粮草,既补齐了清军的粮草短缺,又获得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实在是一举两得。
三是在政治上争取土司。对于依附在反清势力上的少数民族土司,在政治上持观望态度,洪承畴多方晓之以理,说服土司投靠清廷,而不是动辄打击,以军事压迫土司投降,这取得了少数民族土司的信任和支持,转而投奔清朝政府。
在西南地区这个民族众多的地方,洪承畴正是采取了适当的策略,稳定了当地的局势,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顺治十六年,洪承畴退休后,清朝政府依然按照洪承畴的布局和方针进行推行,完成统一西南的大业。
洪承畴在清朝入主中原,缓和满汉矛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以上的一些措施来看,无论是他的"三不政策",还是在西南经略各地所采取的政策,都体现着爱民惜民的思想,对于清朝的统治和统一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所谓洪承畴是汉族的"叛徒"一说,只是少数民族狭隘人士的偏见之言,于整个社会和民族有害而无利,相比较于马士英,为了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分食于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腐败,无疑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完全无利,却被某些人捧得高高的,实在是难以理喻。从民族观念而言,满汉可谓一家,任意以民族偏见的观念来看待洪承畴的问题,都是狭隘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我们还当以进步的眼光看待洪承畴,而不是停滞狭隘的观念否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