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几乎拼上所有的家底,在孟良崮地区围歼了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

很多人对这场战役都持有这样的看法:因为张灵甫平日里飞扬跋扈,与其他将领关系不好,加上国军内部不和,才导致74师被围后各路友军作壁上观、见死不救,最终74师才会最终覆灭。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整编第74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在解放战争中整编成为74师,但兵力仍有3万余人,说是一个军也不为过。

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也可以说是“五大主力”之首,精锐中的精锐。无论是在国军的序列,还是解放军的评价中,74师都是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

74师武器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士兵能征惯战。前身74军就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抗日战场上的诸多战役,多次挫败日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在常德会战中,74军打出了国际威名,连日军都对其都深为敬畏,美国顾问团也称赞“中国国军只有74军最能打”。解放战争中,国军同僚李延年也发出感慨:“有十个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国”。

日军投降后,原74军副军长张灵甫升任74军军长。

其实这支王牌军的军长本有两个人选,李天霞和张灵甫。当时李天霞认为自己职位高,资历老,所建战功也不在张灵甫之下,理应当军长。但在前任军长王耀武的眼中,李天霞投机取巧刚愎自用,张灵甫则矫勇善战,而且表现出绝对的服从。最终蒋介石圈定了张灵甫升任为74军军长,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颇为妒忌。

1947年,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转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汤恩伯和顾祝同率领3个兵团45万人,来进犯华野在山东的根据地。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带领下,调动兵团积极运动,四处出击,寻找歼敌机会。但敌人在之前全面进攻中已经吃过了亏,各部采用了“集团滚进”的战术,寻找华野主力决战,不给华野分割包围的机会。

至1947年5月初,战场态势是这样的:

国军方面,胡琏的第11师在新泰,65师在蒙阴,黄百韬的第25师在桃墟,张灵甫的74师在垛庄,李天霞的83师在青驼寺,第7军在河阳附近,这些部队沿公路一字排开,各部之间相隔的距离不过十几公里,相互支援只需一天的时间。

汤恩伯的一兵团在临沂,计划沿公路向北进犯沂水,以及进攻9纵所在地的坦埠。欧震的第三兵团计划为各部提供支援,并协同1兵团进攻。

此时国军并不知道华野的主力所在,也不知道华野的指挥所在坦埠。他们齐头并进,想要逼迫夹在中间的华野主力与其决战,或者将华野赶出山东解放区。

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

粟裕原本计划,先吃掉东线的第7军,但第7军是桂系的精锐部队,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发现打不过的时候撤得比谁都快,陷入包围时又会死命反击,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在这些部队身上,很难有所斩获。

粟裕还考虑过打击西线的胡琏第11师,但由于邱清泉部在11师北边的莱芜,打胡琏如果吃不下,则很容易遭到邱清泉部的进攻。

粟裕还在犹豫时,突然接到了9纵司令员许世友的电报,许世友报告说,在坦埠以南地区遭到敌74师的进攻。

原来,汤恩伯不知从哪里得到了“华野主力在坦埠”的消息,便命令张灵甫的74师居中,作为主要突破力量,黄百韬的25师和李天霞的83师居侧,掩护74师的左右翼,三个整编师冲坦埠而来。而在三个部队的外围,又是诸多的机动部队,在向华野慢慢包围。

在国军看来,这个战术以点带面,相互支援,可以说是毫无破绽。根据以往跟华野的交手经验,国军觉得华野只敢进攻弱小的部队,不敢对精锐主力下手,大概率会被这一攻势逼出山东解放区。

但粟裕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决定拿国军最精锐的整编74师开刀。

理由是:消灭王牌部队对敌人的士气必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74师轻敌冒进,处于比较突出的位置,且华野主力就在正面,不需要作出很大的调动,就可以以5倍的兵力包围74师,74师张灵甫与友邻部队的长官不睦,其他国军很可能消极救援。

当粟裕将计划说给陈毅听的时候,陈毅沉思了一会儿,帽子一摔说:“豁出去了,消灭74师”!

粟裕为此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宋时轮的10纵阻击西侧的邱清泉部,成钧的7纵阻击桂系第7军,防止其北上,何以祥的3纵阻击胡琏的第11师,防止其救援74师。

陶勇的4纵、许世友的9纵正面对抗74师的进攻;叶飞的1纵和王建安的8纵,分别插入25师与74师、83师与74师中间的空隙,阻止两翼部队对74师的支援,韦国清的2纵掩护8纵的侧翼。最为神奇的是部署在敌军腹地、而未被国军发现的王必成6纵,他们在战场上的任务是相机行事,攻占74师背后的垛庄,彻底断掉74师的后路。

野战军的一个纵队大概相当于一个军的规模,粟裕为了吃掉整编74师,直接拿出了华野27万的所有主力。

5月13日,张灵甫占领了华野在坦埠以南、汶河以北的阵地,黄百韬25师和李天霞83师也在按照原定计划推进。

14日,4纵和9纵开始进攻74师。1纵迅速击退了黄百韬,占领了天马山,8纵也击退了李天霞,占领了桃花山,并向西攻占了万泉山要地。

张灵甫环顾四周,发现左右翼部队皆被击退,战略要点尽失,预感到大事不妙,他急忙命令部队停止北进,向垛庄方向撤退。但藏在敌人腹地的6纵突然出击,从背后拿下了垛庄。华野各部乘势全线发起进攻,将张灵甫压缩在了孟良崮山区,至此,74师被彻底包了饺子。

南京方面,蒋介石在得知张灵甫被包围后,又惊又喜,喜的是终于找到了华野主力。他一边命令张灵甫固守待援,一边命令周围的10个整编师向张灵甫靠拢,去与华野主力决战,解孟良崮之围,汤恩伯也电令各部迅速解救74师。

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

张灵甫这边,虽然整个74师和83师的一个团被围,但他自认为部队建制完好,战斗力强,可以依托占领的孟良崮高地坚守待援。张灵甫把自己当作诱饵,心想等10个师的援军来了,就可以将华野的部队反包围,来一个“中心开花”。

如此一来,如果国军不能突破华野的阻击,包围华野,那么74师就成了孤军。相反,如果华野不能在短时间内吃掉74师,自己就将陷入到国军的重重包围。

因此,粟裕必须全力吃掉张灵甫,自己才能全身而退。

于是,华野将4个纵队投入到了对74师的围歼上,兵力比为5:1,同时投入了5个纵队阻击前来救援的国民党军。

孟良崮的战斗打的异常惨烈,但纵观整个战斗,张灵甫却犯下了一系列的指挥失误。

首先,垛庄失守后没有竭力突围,而是过于自信自己的实力,把部队拉上了孟良崮山区,想按蒋介石的指示反包围华野。

在孤山中四面被围,这无疑犯了马谡似的错误。孟良崮山区尽是石头,无法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整个部队将暴露在华野炮兵的打击之下。

再者,虽然74师装备精良,但很多坦克装甲车大炮无法拉入山地,74师对比华野其实并不存在很大的火力优势。

在上山后没有及时控制住水源,蒋介石的空投物资还投不准,就意味着,坚守的上限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自己的整个部队其实已经陷入到绝境。74师的美械机关枪又都是水冷式的,没有水源无疑是雪上加霜。

5月15日,总攻开始。华野这边下了死命令,各部队伤亡1000的补1000,伤亡2000的补2000,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来援的敌军,主攻部队一定要赶在敌人援军到来前,拿下整编74师。

蒋介石那边也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打退阻击部队,救出张灵甫,包围华野。

华野4个纵队和74师,在孟良崮山头展开了激战,74师毕竟是精锐,打的相当顽强。双方在每一个阵地上反复争夺。整个孟良崮尸横遍野,炮声震天。

面对华野源源不断的进攻,74师始终等不到援军,阵地也在被不断压缩。

5月16日,华野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缺少援军和补给的74师,已经没有了昨日的战斗力。

上午10时左右,74师的主阵地已全部丢失,蒋介石询问情况,张灵甫回答:“已经到了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下午5时,华野终于拿下孟良崮,消灭了固守在这里的整编74师和83师的一个团,击毙了师长张灵甫。

此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和俘虏了国民党整编74师3.2万人,自身伤亡1.2万,与74师的被击毙人数相当。

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孟良崮战役:蒋介石王牌全军覆没,真的是国军见死不救?

但华野经此一战,沉重打击了进犯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集团,还创造了在敌人重兵团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割裂并围歼敌军主力的范例。

面对王牌部队的覆灭,蒋介石哀叹道:这是内战以来最令人痛心惋惜的一件事。

74师的前任长官王耀武也表示:损失了74师,有如丧父之痛。

蒋介石随后便发布命令,将军团长官汤恩伯撤职查办,将“救援不力”的李天霞就地枪决。因为汤恩伯及时去南京报告战役经过并求情,李天霞才免于死罪,但仍被追究了责任。

由此来看,74师的覆灭,真的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国军救援不力导致的吗?实则不然。

首先,汤恩伯和张灵甫的关系非常好,一直把张灵甫看作是辛苦栽培之人。电视剧中所说的,汤恩伯嫉贤妒能,打压张灵甫,故意让张灵甫孤军深入去送死,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再者,李天霞和黄百韬在战斗的前期,固然有不积极作战、暴露74师侧翼的渎职行为。但在74师被围后,还说二人作壁上观,见死不救,就有失公允了。

李天霞是和张灵甫是有矛盾,但在孟良崮战役进行之前,王耀武等人就和蒋介石提了建议,将74师和83师合编为一个军,由李天霞指挥,蒋介石也同意了。可以说74师也是未来李天霞自己的部队,他没有理由见死不救。

至于李天霞为何只派出了一个团增援张灵甫,是因为83师下辖的2个旅,正在与华野的2纵,以及8纵的一部激战,处于被阻击或被包围状态,手中的兵力也只能派出一个团了。

李天霞、黄百韬等人,虽然在政治上精于算计,但能坐到国军高级指挥官的位置,军事上也绝不可能是庸才。通过分析战场形势,二人不会看不出74师被围的严重后果。作为74师的左右两翼,如果25师和83师不去救援,导致74师被围歼,蒋介石回头就要拿他们问罪。

因此,即使是非嫡系部队的黄百韬,在救援张灵甫的时候也是相当的卖力,甚至已经突破一道封锁,行进到了距离孟良崮5公里的地方。但由于华野的顽强阻击,黄百韬不但没能救下张灵甫,自己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可以说,在华野的大包围圈形成以后,黄百韬和李天霞,已经不是可以左右战争结果的胜负手了。但打了大败仗,就一定要有人背锅,蒋介石不可能背锅,就只能把锅甩给李天霞和黄百韬。

蒋介石

还有一个人们都容易忽略掉的原因,那就是,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在此战中,鲁中地区的人民也积极支援解放军作战,国军一来百姓就坚壁清野。民心不归,不是武器装备好就可以弥补的劣势。

况且,轻敌的不仅仅是张灵甫一人,李天霞、黄百韬、汤恩伯还有蒋介石,都有轻敌的成分。

为什么国民党将领们都有没想到,华野敢来围歼中部突进的74师;为什么蒋介石在电告张灵甫的时候,认为张灵甫能够以1个师的兵力,抵挡住华野4个纵队的猛攻。为什么汤恩伯等人认为,援军就一定能短时间内突破华野的阻击线,救下张灵甫。

普遍轻敌的国军将领,都要为74师的覆灭买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孟良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