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张之洞为武汉做了哪些事情?细数张之洞在鄂业绩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前后十七八年。如果说,嘉道以来封疆大吏在一个地方任总督时间最长的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是冠军的话,那么,张之洞就是亚军了。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长,可以从容地实践自己的执政理念。张之洞督鄂期间,办洋务,办新政,建树最多,使湖北早期现代化后来居上,“中部崛起”,这在当时朝野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天也为学术界和民间所肯定。张之洞在湖北提倡实业,创办近代化工矿企业、军工企业和轻纺工业等,支持民营工商业的发展,改良农业;修筑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改革教育,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并派遣大批学生出国留学;编练新军,并用现代装备和军事技能将他们武装起来;改革市政,兴办各种市政工程……张之洞办这些实事本来是为了挽救走向末路的清王朝统治的,但客观上却从物质、精神和人才等层面为武汉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为清王朝的垮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如果说张之洞办洋务、办新政,是“种豆得瓜”的话,那么他种的“豆”多半在武昌,而结的“瓜”也在武昌。因为武昌不仅是湖北省城,也是湖广总督的驻节之地。张之洞视鄂为第二故乡,视鄂事如家事,昕夕经营,要为鄂省公私谋永久之利。

张之洞为武汉做了哪些事情?细数张之洞在鄂业绩张之洞为武汉做了哪些事情?细数张之洞在鄂业绩

从教育设施来看,张之洞来鄂见学风多空疏之气,士子很少实学。于是,重视开办书院,培养能经世致用的人才。早在他任湖北学政时就在武昌创办了经心书院,还捐购经史书籍庋置武昌的江汉书院中,以便学生们能育习研摩,专务实学。督鄂时又在武昌创办了两湖书院等。后来办新式学堂,从幼稚园到高等学堂,包括五路高等小学堂、文武普通中学堂、各级各类师范学堂、自强学堂、方言学堂、工艺学堂、农务学堂、武备学堂、将弁学堂、军医学堂和文高等学堂等,都办在武昌。他还在武昌兴办各种文化事业,从舆图局、图书馆到湖北官报、湖北通志等。这些事业奠定了武昌在武汉城市功能格局中作为科教文化中心的地位。

张之洞还在武昌编练新军,在楚望台建军械库,在凤凰山建炮台。他将各标营营房多设在武昌城内,还为后任陈夔龙所诟病,陈夔龙认为这种布局,“杂居共处”,易滋群哄,万一变生肘腋,为患不可胜言。在此情况下,武昌成为华中地区的军事重镇,也成为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地方。

张之洞办工厂,除了铁厂、枪炮厂等少数工厂办在汉阳、汉口外,更多的工厂办在武昌,如在长江边有著名的纱、布、丝、麻四局,白沙洲有造纸厂,保安门外南湖有制皮厂,武胜门外下新河有毡呢厂,兰陵街有模范工厂等。那时的武昌作为科教文化中心的同时工业基础也颇为雄厚。

张之洞不仅在武昌兰陵街创办两湖劝业场,期望商人破除旧习,发挥商战能力,挽回利权,繁荣社会;还在武昌设商场局,将武胜门外十里之地辟为商埠,自开口岸,准备引进中外商人,发展本省经济。他在武昌整顿税收,严杜中饱,举办新税,更新币制,在洗马池街建设银元局,在旧宝武局基地建设铜钱局。当时湖北财政之基础就厚植于武昌。

张之洞注意市政建设,在武昌修建了武汉最早的马路——从督署到武备学堂、从武备学堂到宝通寺、从文昌门至平湖门;为修筑粤汉铁路,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通湘门”,同时在附近开辟一条安置筑路工人和居民的街道,就是今日之“千家街”。为了防止水患,在武昌修筑了武金堤和武泰闸、武青堤和武丰闸。这些建设奠定了今日武昌部分马路和街道以及主要堤防的走向。

继才在书中,将张之洞的事功重加梳理,按照兴办交通、发展经济、昌明文教、整军经武、建设市政几个方面,全面而详细地加以论述,认为张之洞在武昌的所作所为,不仅完善了省级行政管理职能,也完善了武昌城市功能。最后从张之洞的为学、为官方面,揭示了他在武昌建树颇多的内在原因,让读者看到,一位封疆大吏如何为当地民众谋福祉,又如何为国家谋发展。

张之洞留给我们的遗产甚多,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也不少,我们今天要超越张之洞,办张之洞没有办过的大事业,追求更加卓越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温故可以知新,继往必须开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