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水浒传》中,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避祸,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

这里的长老法名“智真”,他还有个师弟,是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名叫“智清”。

那么,智真长老为什么要给鲁达取一个和自己平辈的“智”字辈法名,叫“智深”呢?

他和鲁达究竟是平辈,还是师徒?

《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中,赵员外对鲁达说过:

赵员外道:“离此间三十馀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

在五台山上,他又说道:

“赵某旧有一条愿心,许剃一僧在上刹,度牒词簿都已有了,到今不曾剃得。今这个表弟姓鲁,是关内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

这一席话表明,鲁达其实是作为赵员外的替身而出家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中,对古代“代替出家”的习俗做了专门解释:

宋时政府出卖空头僧、道度牒。买了度牒,通过了寺、观,在度牒上填了名字,凭它做执照,才算正式出家的僧、道;免地税,免兵役。

有钱有势的人,可以买度牒送给别人,让别人去做僧、道;他认为这是他的替身代他出家,是自己修行的好事;这个出家的僧、道,在寺、观中一切费用,相当时期之内,都由他负担。

还有一个“替身出家”的佐证,是《红楼梦》里的妙玉。

书中说她:

“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很显然,智真长老与赵员外有弟兄之谊,而鲁达是赵员外的表弟兼替身,所以他来出家时,只能是真长老的平辈,而不是徒弟。

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

于是,真长老赐名“智深”,这是不乱辈分。

首座呈将度牒上法座前,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长老赐名已罢,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牒,付与鲁智深收受。

事实上,金圣叹在点评水浒,已经注意到,智真长老将鲁达安排为自己平辈的情况。

他在智真长老“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这个偈语的后面,写下夹批:【竟与长老作弟兄行。】

可见,清初时,已经有关于智真、智深是平辈的看法。

那么,作为出家人的智真长老为什么可以和施主有兄弟之谊?

赵员外说自己祖上是文殊院的“檀越”,这里的“檀越”不是普通的信众,说成是“供养人”更合适。

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智真长老为什么给鲁智深取的法号是“智”字辈?

檀越要对比丘恭敬行四事,即供养衣服、饮食、汤药、卧具(赵员外对鲁智深就是如此),让比丘具足衣食之需后能安心修道。

而比丘要对于檀越心怀慈悲,感念檀越的供养恩德,做到小恩不忘,深思重报。

智真长老是一寺的方丈,赵家几代都是本寺的檀越,而且赵员外又买好了席牒准备出家,所以,大家迟早都会是师兄弟。

在书中,文殊院的首座、都寺、监寺,甚至大相国寺的智清禅师,都说智真长老是个“没分晓的人”,但其实,真长老心如明镜,不仅道行高深,而且深谙世俗的社交之道,一点都不会出错。

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打坍了亭子、打坏了金刚,打得众僧卷堂而走,真长老只能让他走。但在发付他离开之前,一定要提前通知赵员外知道,不是随随便便就赶人。

真长老的做法是:修书一封,到赵员外庄上说知就里,而且要“立等回报”。

然后,赵员外回信道:

“坏了金刚,亭子,赵某随即备价来修。智深任从长老发遣。”

直到收到回信,真长老才唤过鲁智深,叫他离开,同时还赠送了新衣、新鞋和银两,安排好了去处,一切处理得非常周全妥当,充分照顾到了兄弟赵员外的面子。

按理说,鲁智深不遵守寺里的规章制度,又触犯戒律,作为一个僧人极度不合格。但是智真长老的做法却非常有人情味,同样是开除员工,他的所做所为是大人有大量,让鲁智深不仅没有怨言,而且始终心怀感激。

所以,真长老的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正如只有他能够看到鲁智深的慧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智真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