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王世充为何不能一统中原?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621年,在长安附近的雍州一处宅子里,来了几个自称唐朝官员的人,要主人出来接旨。没想到主人刚开门迎接,就被乱刀砍死。这些人中领头的人叫独孤修德,时任唐朝定州刺史,而死的人叫王世充。官方的说法是独孤修德为父报仇,历史上却多人质疑王世充被李渊设计。李世民攻洛阳,王世充被迫投降,李世民许诺保他不死,可他不可能为李渊所容,毕竟同时战败的窦建德送到长安即被处死,因此李渊就设了个计谋,表面上是流放王世充到蜀州,实际上却派人杀了他。当时他处于流放前的被押状态,必定有守卫,哪里可能随便让人进出?

王世充之死是否唐朝政府行为,不在今天讨论之列。王世充从一介小吏,升到隋朝高官,充当隋朝镇压各地义军的主力,后来更是打败隋末实力雄厚的瓦岗李密,取隋而代之,自立郑国。虽然历史上对他评价多为负面,《隋书》认为他“斗筲小器”,《旧唐书》说他“世充奸人”,《新唐书》也评价他“假仁义”,“孽气腥焰”,但认真说来,他也算一代枭雄,毕竟是隋末唐初群雄中为数不多单独立传的人。他能成事有其优势,他的失败也有其必然性,笔者今天试着来分析一下他的成败因素。

王世充为何不能一统中原?王世充为何不能一统中原?

王世充出道之初,不过是隋朝小小的一个左诩卫,在隋炀帝大业年间被提为江都丞。后来在隋末的各路起义军中凭着万余自己招募的士兵从一个江都通守打成了十几万隋军的统帅,虽然在与李密的交战中败仗不断,但最终却干掉了风头最大的李密,这样的履历可算相当出彩。

从这个过程中,也能看出他身上的优势:

1、政治斗争能力一流,无论是猜度皇上还是玩弄同僚都毫不费力。他出身不高,任江都丞之时善于察言观色、奉承阿谀以讨隋炀帝欢心;还制作玉石雕刻和风景彩画诈称珍贵工艺品献给隋炀帝;隋炀帝被突厥围于雁门,《旧唐书》说: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炀帝闻之,以为忠,益信任之。他通过讨好皇帝,获得信任,这是他进身之阶,这要比窦建德走底层路线容易得多。

不仅如此,他还看出隋朝政局将乱,暗地里结交英雄豪杰,收买人心,连那些犯罪坐牢之人,也用曲解法律的办法予以释放。《旧唐书》记载:世充知隋政将乱,阴结豪俊,多收群心,有系狱抵罪,皆枉法出之,以树私恩。在带兵平叛之时,“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抽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这个时候的王世充属于创业初期,懂得体恤士兵,将士用命,为其打下了基业。

2、带兵打仗,精于谋略。《旧唐书》说王世充“颇涉经史,尤好兵法及龟策、推步之术”,因此指挥作战也不拘一格,很有谋略。镇压义军孟让算是小试牛刀,邙山击败李密,算是其谋略巅峰:从战前借周公梦鼓舞士气,到小股偷袭配合大军进攻,再到以假李密乱瓦岗军心,甚至无间道。精彩纷呈!

3、百折不回,此乃创业成功必备因子。王世充与李密的较量,虽然最终他是胜利者,可这其中有多少辛酸可能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征讨其他小股义军,“所向尽平”,遇到李密后,数次惨败。有一次在洛口仓,“溺死者万余人”,撤退时天寒又“冻死者又数万人”,回到洛阳时“才以千数”,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李密战败,手里还有城池,还有兵马,比王世充境遇不知要好多少,却心灰意冷,去投降唐朝了。从这一点上,王世充要比李密强太多,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要经得起失败,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成功。

4、战胜李密之后,拥有了中原富庶之地,而且兵多将广。洛阳是隋朝中心,附近有洛口仓、黎阳仓等大型粮仓,这两处所屯粮食,够隋军十数年之用。王世充在与瓦岗对峙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洛阳的大权,战胜李密后,他不仅兼并了整个中原地区,还收降了许多原瓦岗将领,包括单雄信、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等骁勇之将。

败亡原因

王世充兵力雄厚,本身也非庸才,按理说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原。可惜的是,他割据洛阳没几年,就被李世民给灭了,618年打败李密,619年自立为帝,621年就被灭了,前后不过三四年,究竟有哪些因素呢?

1、弑主自立,背不忠之名,为世人唾弃。在隋炀帝被杀之后,他拥立了越王杨侗为帝,可是后来不仅逼皇帝加其九锡(这在古代就是要成为皇帝的先兆),更是鸩杀杨侗自立为帝。这在封建时期是不为世人所容的,古人讲究正统,他用这种方式称帝,必然失去中原士人的支持。他在历史上评价异口同声的差,不同史书简直就是比赛看谁骂得更难听,也缘于此。反观李渊,人家好歹弄了禅让,就是为自己称帝获得一个道义上的正统名声。

2、洛阳为四战之地,虽利于防守,但一旦被围也很难打出。王世充占据中原,交通发达,但在乱世之中,洛阳也有其不利因素。城高池深,利于防守,但地势平坦,容易被包围,被围之后,突围极为困难;而且洛阳不产粮,其附近虽有几个大粮仓,但对手不会轻易让他运粮进城,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神级对手。从战略层面看,洛阳并不是一个太好的地方,它倚赖于周边的拱卫,可惜由于王世充独特的个人魅力所赐,周边的城市大都处于墙头草状态。

3、王世充人品不行,笼络不住下属,又不行王道。王世充平刘元进之时,约定降者不杀,引其下属纷纷投降,让他不到一个月即平定吴郡。平叛之后,他却背信弃义,把投降的3万多人全部坑杀,此举让人寒心。创业之初体恤下属,在势力强大后就完全变了,“乃严刑峻制,家一人逃者,无少长皆坐为戮,父子、兄弟、夫妻许其相告而免之。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邻人不觉者,诛及四邻”,其结果事与愿违,“逃亡益甚”。最初投降的瓦岗旧将,除了一个单雄信,其他的都改换门庭归了唐朝。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既散,王世充如何不败?

4、对手太强大。唐朝当时无论是统帅能力还是战力都强过王世充。说李世民统兵之能和唐将战力的文章太多了,这里笔者想说说唐朝制胜的一大法宝,这是隋末群雄大多不具备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部队那是神一样的存在,突厥、契丹等西域民族,之所以成为历代汉王朝心腹之患,就是因为他们善骑射,来去如风,不易打败。骑兵少不了战马,好战马多出自关西,也就是唐朝境内,历来就是供给战马之地;而且唐与突厥当时交好,还可以从突厥选购优质战马。李世民每次战斗不论采取何种谋略,利用精锐骑兵突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优势是王世充所不具备的,所以他如果与李世民列阵厮杀,基本没有胜算,也因此他很快就被李世民包围在了洛阳,本想让窦建德拉一把,结果窦建德被擒,计无所出,只能投降。

结语

王世充从一微末小吏,成为一方霸主,他的成长史也算相当励志。从军事能力看,与李密在金庸城决战前的装神弄鬼虽然不高大上,但效果不错;甚至在与唐军的战斗中凭着步兵为主一度打得不分胜负,几次让李世民遇险,让刘弘基都被打得请求班师,也算非常强悍;何况输给李世民这样的对手算不上丢人,他是对得起曹操之名的。从政治能力看,能力一流,如果生在大一统王朝,说不定就是窦宪那样的人。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了,用人唯亲,没有凝聚力,个人魅力值为零,被他气跑的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几乎超过一些中型势力集团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