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郭嘉和诸葛亮,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后人对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位谋臣,一直都有一种说法,即“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谁也不知道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却成了无数人比较郭嘉和诸葛亮的重要论断。

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郭嘉足智多谋,连诸葛亮的十分忌惮。可就这两个人而言,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呢?不妨看看毛主席的评价。

郭嘉和诸葛亮,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郭嘉和诸葛亮,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诸葛亮的优缺点

要说《三国演义》中的智力天花板,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诸葛亮。尤其是诸如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的加持下,诸葛亮更受无数人推崇。

就《三国演义》前期而言,人们的确挑不出任何毛病。特别是卧茅庐之中,却依旧能够做出《隆中对》,分析天下局势,这是寻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可到了后期,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犯下了许多错误。

首先,是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蜀国全线溃败,这是诸葛亮自身的问题。

很多人疑惑,分明是马谡防守不力,怎么还怪到诸葛亮头上。

原因就在于街亭作为蜀军粮草运输的咽喉之地,实在太重要,诸葛亮完全可以亲自前去防守。

然而诸葛亮选择尝试让马谡为自己分忧,这本身就是战略选择性上的错误。锻炼马谡的机会有很多,但在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应该自行掌握才对。

倘若街亭没有丢失,当魏国大军被牵制在东面战线时,诸葛亮完全能趁虚而入、乘胜追击。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不能一次性攻下魏国,也完全能让魏国元气大伤,为后续北伐做好战争准备。

其次,则是诸葛亮在此次用人失察后,就变得谨小慎微。无论任何事情,诸葛亮都会亲自操劳。

为帅者劳累过度,没能做到疏密有致,这也是诸葛亮需要反思的地方。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主心骨,任何人都可以倒下,唯独他不能倒下。看似残酷,却是责任的必然性。

诸葛亮没能正视这一点,司马懿又一直坚守不出,这也注定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至于魏延子午谷奇谋,其实也同样可以尝试。不过诸葛亮的稳扎稳打,却也导致蜀国失去了机会。

当然,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倒也不全都是批评。像诸葛亮七擒孟获,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思想,就深受主席肯定。

通过一次战争,让蜀国南方长治久安,不再有任何后顾之忧。这种收复人心的手段,毛主席十分赞赏。

郭嘉的优缺点

反观郭嘉,其实毛主席的看法中多带有赞扬的成分。

其一,是郭嘉能够主观判断谁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

原本在袁绍手下做官的郭嘉,看清袁绍志大才疏的本质后,果断离开,毫不脱离带水。

其二,是袁绍北击公孙瓒时,郭嘉建议曹操东击吕布

而三战三胜、众多谋臣将领希望引军退还时,郭嘉又建议急攻勿缓,最终擒获吕布。

看似平平无奇的战略意见,却体现出郭嘉的大局观,以及临场应变的策略能力。

试想一下,倘若曹操没能听从郭嘉的建议,后续还能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吗?

其三,则是郭嘉在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的前期、中期与后期,对彼时诸侯的分析,称得上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孙策欲北袭许都时,郭嘉推测,孙策轻狂傲慢,又杀了诸多效死力的豪杰,势必会死于刺客之手。

刘备来投靠时,郭嘉建议曹操借招贤纳俊之名,壮大自己的声望,并且不要放纵刘备领军而去。

倘若曹操听从这个建议,三国哪里还有刘备什么事情。而曹操欲灭除袁绍集团,刘表又在南方表现的虎视眈眈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多谋士惶恐不安。

结果郭嘉表示,刘表不过是个坐而论道的人,雷声大雨点小罢了。一次又一次判断,成功奠定曹操北方雄主的实力。

毛主席认为,如果没有郭嘉的战略建议,即便曹操真能统一中国北方,那也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由此可见,其实郭嘉和诸葛亮相比,单纯的战略谋划上面,两人不分上下。

只不过前者因病而亡,使人遗憾;后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也没能完成平生追求。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究竟谁才是第一谋士,答案自然不会固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