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备识人很有一套,而且非常重视人才,尤其是在事业低谷的时候,求贤若渴,比如三顾茅庐请出了荆州大才卧龙诸葛亮,同样是荆州大才的凤雏庞统,刘备为什么让其做县令呢?甚至还被罢官。这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很多认为庞统做县令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丑,在孙权哪里得不到重任,投奔刘备后备嫌弃,同样被派到县令的岗位敷衍。那么正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刘备让庞统做县令,是因为其相貌丑陋或者说故意贬低他吗?很显然,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的刘备是急需人才的,怎么可能呢?刘备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求贤若渴的雄主,能够在荆州的士族之中提拔马良、马谡,对刘巴绝义投降曹操并屡次陷害自己都不计较,也绝不会因为庞统长得丑陋而大材小用。
凤雏庞统名气那么大,刘备为什么只让他做县令?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先从庞统的名气说起,庞统的雅号凤雏是叔叔庞德公起的,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包装宣传之下,成为获得了“南州士之冠冕”的称号,成年之后,庞德获得一个功曹的官职,先是刘表手下,后在周瑜身边,直到周瑜领南郡太守,庞统却职位依旧,周瑜的功曹。虽然是管理一郡的政务,但是没有建树或者说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名气却非常大,常常跟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这就仿佛是几个好哥们,一边吃点东西,一边聊聊天,随便谈谈时政之类,没有任何的战略思想意图或者献计献策等实质性的描述。
也正因为基于这点,孙权明明知道其名气大,但是也没有重任他,因为庞统拿不出应有的“政绩”。刘备的用人观绝对不会人云亦云,诸葛亮也是靠着“隆中对”才得到刘备的青睐,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很明显是刘备要考验一下庞统的是否具备才华,只是没有想到庞统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这或许是因为庞统的高傲,或许源于他的理想和抱负,正像鲁肃说的“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庞统对县令完全是不屑一顾,后来在诸葛亮的劝说之下,刘备才意识到问题,于是乎亲自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之后的庞统成为刘备重要的谋臣,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