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一直是以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出现,诸葛亮代表刘备与孙权结盟,再三叮嘱诸葛亮如何才能说服孙权;赤壁之战时多次阻止周瑜谋害诸葛亮;刘备夺取益州后,来回奔走讨要荆州,却一地不得。
脑补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你不禁会想到什么?一无是处的好好先生?勾结诸葛亮,吃里扒外的叛徒?不!他其实是为东吴鞠躬尽瘁,重要的战略家,周瑜大都督之位的继任者,鲁肃,鲁子敬!
很多人就会奇怪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东吴重臣,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刘备集团呢?这恰恰说明了他长远的战略眼光!
东吴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什么?在鲁肃和孙权第一次见面时,鲁肃就已经为孙权做好了规划:
1.汉朝统治集团的气数已尽,已经不可能再次复兴了;其次,曹操气候已成,不是一两下就可以搞垮的。
2.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只有三分天下,鼎足江东,等待时局变化,而且江东自古以来地处偏远,也不会招来任何人的妒忌。
3.北方中原地区正是多事之秋,我们趁机可以剿灭黄祖,进攻刘表,夺取并且稳固长江以南的土地。
4.等到机会成熟,就可以称帝建号,夺取天下。
是不是感觉非常像诸葛亮亮隆中对所规划的战略部署?要知道隆中对发生在公元207年,鲁肃的榻上策形成与公元200年,比诸葛亮早了整整七年提出三分天下的构想。
曹操进军荆州,刘表病逝,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占据荆州大部。曹操占据荆州后,实力毋庸置疑,已经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
东吴虽然经历了孙坚孙策两世的治理,地盘,军事,财富上虽然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与曹操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想要打败曹操也是痴人说梦。
鲁肃为什么会处处维护刘备?
刘备新近败于曹操之手,屯兵夏口,但是实力尚在,且对抗曹操有坚决的决心,鲁肃正是看到了当时的时局与形式,提出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结果,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孙刘瓜分胜利果实,鲁肃又力主将东吴获得的荆州地盘借给刘备,很多人看来无异于卖主求荣的行为。其实,当时曹操虽然败于赤壁,实力仍然是当时最强的诸侯,而且手中还握有荆州北部一些地区;刘备与孙权各分得荆州南部和中部地区。
了解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对于对阵双方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相对较弱一方的重要性。孙权分得荆州中部地区,无异于直接将自己的领土暴露于曹操的铁蹄之下,而将此地借予刘备有几个好处。
第一,孙权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和财力来保护胜利果实,让刘备来提自己干这些事;第二,刘备此时的地盘太小,想要发展壮大,必须有地盘提供足够的人口和钱粮,对于送上门的领土自然是不会推辞,卖了刘备一个大大的人情,巩固了同盟;第三,既然说是借,以后想要回来也就变得名正言顺了。
赤壁之战后的荆州归属
之后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多次派鲁肃向刘备要回荆州,鲁肃却一寸地也没有要回来,这真的是鲁肃无能吗?小编认为并不是这样!
刘备夺取益州后,天下诸侯的实力分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是曹操一家独大,要想对抗曹操,孙刘两家的联盟势必要维持下去。像鲁肃如此有战略眼光的人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我认为他讨要荆州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以后的历史进程也证明了这一点,鲁肃四十六岁英年早逝,吕蒙继承他的位置,一出白衣渡江的“好戏”,夺回荆州,杀死关羽。
东吴此举惹得刘备倾蜀国全国之力大举伐吴,孙权不得已向曹操乞和,虽然陆逊大破刘备于夷陵,但吴蜀两国的实力也因此大损,最终导致了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以说,鲁肃不光不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叛徒,他还是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政治军事家,他洞悉天下时势,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假设他晚死几年,孙刘联盟也许就不会破灭得这么快,鼎立之下的吴蜀两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展,曹魏也就不能够独霸天下,三国的历史可能也会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