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hù)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病故,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羊祜是西晋初年的一员大将。当时,蜀国已经灭亡,但东吴的力量还比较强大。晋武帝为了灭掉吴国,派羊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镇守襄阳,统领荆州的一切事务。
当时战乱过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羊祜到了襄阳后,大力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大力兴办学校,使平民子弟能够上学读书。这些措施很得民心,羊祜也受到襄阳百姓的爱戴。
羊祜“堕泪碑”的典故
在地理上,襄阳和东吴边境接壤。跟羊祜军队相对峙的是东吴镇军大将军陆抗的军队。羊祜用道义争取东吴军心民心,他每次跟陆抗交战,一定按照约定的日子,决不偷袭,决不布置埋伏。行军时经过东吴地界,士兵割了稻谷当口粮,必须向他报告吃了多少粮食,他便派人拿绢折价赔偿。
羊祜和将官一起打猎,总是郑重其事地嘱咐只准在自己的地界内。有时碰巧东吴将士也在对面打猎,双方各不相犯。如果有受伤的动物从东吴境内奔过来被逮住,他一定下令送还给对方。
即使东吴士兵过境掳掠被逮住,他也不为难他们。愿意投降的,他便接受他们的投降;不愿意投降的,规劝一番便放他们回去。
羊祜的所作所为给东吴的士兵和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两国的边境逐步安定下来,出现了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和睦相处的局面。
边境安定以后,羊祜把巡逻和放哨的士兵减去一部分,让他们开垦了八百多顷土地。他到襄阳上任的时候,军营里的粮食还不够吃一百天,士兵们开垦的土地生产粮食以后,储粮逐渐增多,三年以后,军中的储粮已够吃十年了。
当时,蜀国已经灭亡,但东吴的力量还比较强大。晋武帝为了灭掉吴国,派羊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镇守襄阳,统领荆州的一切事务。
当时战乱过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羊祜到了襄阳后,大力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大力兴办学校,使平民子弟能够上学读书。这些措施很得民心,羊祜也受到襄阳百姓的爱戴。
襄阳城南有个风景胜地岘山,东临汉水,十分秀丽。羊祜很喜欢游山玩水,常常率领幕僚登上岘山,咏颂山水之美。
羊祜在襄阳一共镇守了十年,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家中没有余财,连他收入的俸禄,常常散赏给军士。他死后,襄阳军民非常悲痛。为了纪念羊祜,在岘山上造了一座羊祜庙,立了块石碑。一年四季,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望着石碑,追忆羊祜,无不痛哭流涕。
接任镇守襄阳的度支尚书杜预是羊祜向晋武帝推荐的,他看到襄阳军民如此怀念和爱戴羊祜,便给这块石碑起名为“堕泪碑”。
后来,“堕泪碑”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官员卓著的政绩,表示怀念之情;或者泛写伤心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