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备,其身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是凭借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聚拢人才,割据益州之位走向皇帝的宝座。不过在刘备之前还有一位汉室宗亲——刘焉,同样作为汉室宗亲之后领益州牧,虽说名声没有刘备那么大,但是他的一条建议却揭开汉末大乱的序幕。
刘焉,汉室宗亲,汉景帝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年轻时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谋了个郎中的差事。后因老师去世而离职,去山阳城做了个讲学教授。不过之后的仕途那是平步青云,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比那个同样是汉室宗亲,但始终郁郁不得志的刘备在仕途上强多了。
虽说刘焉仕途上畅通无阻,不过当时朝堂内皇帝昏聩、奸臣当道,在朝为官始终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黄巾之乱爆发后,眼看王室衰微、朝政混乱,天下有大乱之危;刘焉不免担心起个人命运,心想若能寻觅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那在天下大乱之时岂不是既能保家立命,又能有所作为。
一番内心盘算之后,刘焉上表朝廷,建议“废史立牧”。就是说地方上的刺史、太守横征暴敛才导致天下大乱,应另委派州牧镇守地方,为朝廷化解危机。自己也能远离朝堂内这是非之地,到地方担一州牧,以实现内心割据一方之所想。
汉室宗亲刘焉,野心极大,割据益州作乱天下
刘焉这条“废史立牧”之策掀开三国厮杀序幕。本来朝廷设立刺史是为了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方便朝廷管理。结果这下可好,设立了州牧,居刺史、太守之上,掌握这一州军政大权,地方上的州牧有了军政大权谁还听朝廷的,像袁绍、曹操、袁术、刘表等都有过担任州牧的经历,可见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朝廷同意了“废史立牧”后,刘焉本来想去交州担任州牧,但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于是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是花钱买来的官,在当地除了祸害百姓,什么事也干不了,这也导致当时的益州盗贼横行,臭味传遍天下,结果就是刘焉还没有到任,郤俭就被黄巾贼马相聚集的数万乱兵所杀。
杀了郤俭、攻破雒县的马相自称天子,虽然架势挺吓人,但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当时益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仅用数千兵勇便将马相击败,赶来上任的刘焉就是在这种局面下被贾龙和任岐迎进了益州,担任了益州牧。
虽然刘焉担任了益州州牧,但在当地势力的架空下,属于光杆司令。有着个人野心的刘焉面对被架空的局面,急于培植个人势力,因此对非益州的外地人士格外优待。当时南阳和关中地区由于饥荒、战乱原因有数万流民前来益州避难,刘焉便将他们收编在自己麾下,称作东州兵。
除了外地流民外,益州本地还有祖上是外地人的五斗米教头领张鲁以及巴郡人张修。于是手下有大批信徒的张鲁和张修便也被刘焉收编了,也成为了刘焉手下的得力干将。这个张鲁除了是刘焉的手下这层关系外,其母亲还因风骚漂亮,得以在刘焉经常出入,加上擅长养生与媚术,把个刘焉迷得神魂颠倒,有了这层关系,张鲁也就成了刘焉身边红人。
虽然刘焉担任了益州牧,但是控制的地方只有四川盆地。于是刘焉派张鲁与张修北上进攻汉中。击杀了汉中太守苏固后,两人又爆发教派冲突,张修被杀,张鲁因此得以独自占领汉中。
随着刘焉权力的逐渐稳固,其施政也有宽仁变得越来越苛刻,本土益州派与外来东洲派的矛盾也变得水火不容。因此益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的任岐再次率先起兵攻打在绵竹的刘焉。刘焉在东州兵和羌族人的共同帮助下,平定了叛乱,贾龙和任岐双双被杀。
刘焉借外部力量平定本地势力,这也导致其再也无法得到本地益州势力的支持,加上年事已高,想在去世前过一把皇帝的瘾。于是打造了很多皇家使用的器具车驾。结果就是旁边的荆州牧刘表看不下去,上奏朝廷说刘焉有僭越之举。控制朝政的董卓便以天子之名将刘焉三个儿子用刑具吊在暗牢里,以示对刘焉惩戒。
听闻儿子们的处境,刘焉心急如焚,便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放儿子们前来探望。性格宽仁的汉献帝便向董卓求情,刘焉的小儿子刘焉因此回到刘焉身旁,同时也传达了朝廷旨意,不要玩得太过火。
不久,董卓、王允被杀,朝政大权落入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手里。很快马腾与李傕、郭汜闹翻,联合韩遂举兵攻打李傕、郭汜。刘焉的儿子刘范和刘诞因深恨董卓,便暗中与马腾串谋,意图将李、郭等董卓余党尽数消灭。但李郭二人的西凉兵战斗力剽悍,马腾与韩遂被打得大败后,刘范也从长安逃到了槐里,并派人向父亲求救,刘焉当即派遣校尉孙肇率五千骁勇善战的叟兵前往救援,可惜最终仍旧不敌李傕大军,刘范和刘诞被杀。
不久,绵竹发生大火,刘焉私自打造的车马等御用之物尽数被毁,民房损失严重,刘焉只能将治所迁到成都。在天灾和丧子的双重打击下,公元194年,刘焉急火攻心,背仓复发,带着未尽的皇帝美梦告别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