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军事历史 > 正文

应州大捷: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最高光时刻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明正德十二年(1517)冬,蒙古鞑靼部落首领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即史书中所记载的“小王子”、“达延汗”率领近五万兵马自榆林南犯,很快便将大同总兵王勋围困在了应州,也就是如今隶属于山西朔州的应县一带。令王勋感到振奋的是,没过多久援军便及时赶到,但让他心生困惑的是,这批援军的统帅叫做朱寿,官居“威武大将军”。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应当对所谓的“威武大将军朱寿”并不陌生,这其实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一时兴起为自己披上的“马甲”。尽管这一行为在常人看来相当荒唐,毕竟已是一国之君的明武宗不管给自己封什么官职,实际上都等同于自降身价。不过,也正是在加封自己之后,明武宗才会御驾亲征,并且创造了自己一生的最高光时刻——在与鞑靼的较量中打赢了一场大战,即“应州大捷”。

弘治四年(1491),明武宗朱厚照诞生,作为嫡长子,他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弟弟朱厚炜早夭后,他更是成为了明孝宗的独子。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又受到来自刘瑾等宦官不良引导的朱厚照做事相当随性,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十五岁正式即位后,他将绝大多数心思都放在了享乐上,后来被许多人诟病的“豹房”便是由此诞生。

正因为拥有超乎常规的思维能力,明武宗才会自己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甚至为自己取了个和明初功臣一样的名字——朱寿。其实,他的举动也并非完全是一时兴起,据《明史》记载,明武宗从小就喜爱骑马射箭,这让他对统兵作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当时北方蒙古部落时常南犯,这更激起了明武宗朴素的爱国感情,以及对曾经亲率大军数次北伐的明成祖朱棣的崇拜。

对于生性跳脱的明武宗来说,长期待在宫中让他感到十分煎熬,因此早在自封大将军之前,他就曾经于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的丙寅日、辛未日两次偷跑出宫,分别前往了位于边境的居庸关、宣府镇。九月,明武宗前往阳和,在那里完成了自封。十月,小王子率军劫掠应州,明武宗当即亲自部署和指挥各路兵马前去抵御,支援总兵王勋。

应州大捷: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最高光时刻应州大捷: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明武宗朱厚照一生最高光时刻

在众将士的奋勇拼杀下,敌军终于稍微退却,但次日又大举前来,这次双方兵马足足从辰时交战至酉时,换算成如今的时间那便是从早上七点至九点打到了下午五点至七点。总之,在鏖战百余回合后,小王子终于难以招架,于是领兵撤退,而明武宗则立即下令追击,一直追到平虏卫、朔州才班师。

值得一提的是,取得胜利后的明武宗意犹未尽,迟迟不愿回宫,于是群臣纷纷来到其巡幸之地苦苦哀求,这才将他请回了皇宫。客观来讲,《明史》中不管是《明武宗本纪》还是《鞑靼列传》都没有详细记载这场大捷中明武宗的具体表现,也没有记载此战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从《皇明经世文编》等侧面史料来看,明武宗似乎并没有太大功绩。

尽管名义上是“大捷”,但按照兵部尚书王琼的说法,此战的情形实际上为:“虏贼入应州,辽东兵已在阳和,待奏方发,稽迟。大同总兵官亦在阳和,回迟……虽遇战,不获大捷,惜哉。”也就是说,明军原本已经在阳和等地严阵以待,明武宗不过是恰好也来到前线,而他的亲自指挥则一定程度上甚至打乱了原本的安排。

当然,相比于一些自身完全没有军事才能却强行指挥,导致部队作战失利的指挥官,明武宗的表现可以算是中规中矩。而之所以最终能够取胜,表现出色、作战英勇的明军将士们功不可没。以积极的眼光看,史书记载说此后数年尽管蒙古军队仍然不时便来袭扰边关,但已经不敢再大举南下。既然如此,指挥明军取得胜利的明武宗当然值得被小小地夸上一番。

综上所述,作为明武宗一生少有的高光时刻之一,应州大捷就算不严格来说也难以被算作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胜。即便如此,作为此战指挥官的明武宗仍然可圈可点。此役之中,明武宗对于保卫疆土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态度,甚至御驾亲征,在前线坐镇指挥。由此观之,这个被后世许多人评价为荒淫昏庸的皇帝或许只是被过度宠溺,导致一生都保持着天真、随性的做事风格,以及一颗单纯而赤诚的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