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朱瞻基为什么能够逃脱朱高熙的埋伏?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公元1925年5月29日,刚刚当了10个月皇帝的朱高炽不小心崩了,消息传开后,这个老实人的死亡让很多人非常悲伤,除了他的亲弟弟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同志是个很有理想的中年大叔,丫从青年时代就一直想当皇帝。

可惜这孙子行伍出身,虽然和勋贵关系亲密,但一直和文人不对付。搞夺嫡这种娱乐活动大家都懂的,不止要皮厚心黑无下限,还得心眼儿够用。得罪了文人的汉王在夺嫡过程中一直表现的很智障,所以喜闻乐见的夺嫡失败,还被扔到了山东就藩。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无常,大哥朱高炽刚上去10个月就挂了,本来大哥挂了也轮不到他当皇帝,可偏偏这时候太子朱瞻基没在北京,被派到南京去出差。于是朱高煦先生的心里有了个计划。

已知条件为太子在南京,老子在山东,首都在北京,可得第一步推论为山东离北京近,南京离北京远,所以太子不可能比我早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进而可以得到第二步推论太子必然需要赶回北京继位,而他想回北京必然得经过山东;最终他得到了结论,老子只需要在山东蹲草丛挂掉太子,皇位依然是我的!计划通!

找到人生希望的朱高煦先生马上安排了大量人手,由自己亲自领队,在通往北京必经之路边的草丛里潜伏了下来,就等着大侄子骑马经过时大喊一声“德玛西亚”,然后手起刀落走上人生巅峰。

蹲在草丛里的朱高煦带着油腻中年之微笑一直遥望着南方,他等啊,等啊,等啊,一直等到6月下旬,身上都长虱子的草丛煦终于等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太子朱瞻基于6月18日抵达北京良乡(现在房山区),人家祭天登基了!

浑浊的泪水从朱高煦颤抖的脸庞滴落在地上,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无功而返,无数次满怀希望的奋起,无数次被残酷的现实镇压,命运何其不公!人生何其无奈!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朱高煦先生惨烈的经历除了让他自己自暴自弃的造反外,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团,太子到底为什么没被他截住?所有已知条件都在那摆着,太子不可能比朱高煦更早得到消息,也没有秘不发丧一说,否则朱高煦也不会安排截杀,况且他在皇宫里有不少内线,根本瞒不住。

那么是朱高煦先生兴奋之下埋伏晚了或者出错了吗?显然可能性也不高,这家伙虽然很二,但毕竟行伍出身,打埋伏这种事情玩的还是很溜的,而且古代就那么几条路可以走,出错的几率很小。

朱瞻基为什么能够逃脱朱高熙的埋伏?朱瞻基为什么能够逃脱朱高熙的埋伏?

百思无果的情况下后人开始出现阴谋论的想法,既然朱瞻基不可能躲过截杀,那么就剩下一个可能,他提前知道了父亲的死讯。事实证明朱瞻基不是半仙,没有掐算占卜的本事,真相就只剩下一个!他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从犯罪心理上将朱瞻基完全没有作案动机,那个位置早晚就是他的,他老爹身体一直不算好,他自己又很年轻,根本没必要冒那么大风险玩弑君杀父的勾当。

我个人的观点是真相其实就隐藏在史书中,关于这段历史《明史》是这么记载的: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

翻译过来就是那年的四月朱瞻基被派到了南京,5月28日仁宗皇帝身体出现了问题,下诏让他回京,次日仁宗驾崩。6月18日朱瞻基回到了北京,接受遗诏,入宫给父亲发丧,之后登基。

这段内容里有两个很重要的信息,首先良乡是在北京的西南侧,而正常从南京返回北京应该在东南或者正南进入,走西侧绝对是绕远的。在国无君主的情况下,朱瞻基通常应该避免节外生枝,直线入京。

其次就是入京的时间问题,5月28日仁宗发信召回太子,这么紧急的事件一般会走600里加急(明朝应该没有800加急的条件),南京到北京距离大约2200里,那么至迟不会超过6月2日朱瞻基就应该可以收到诏书。

从2日到18日,他走了16天才到达北京,作为太子他是有驿站换马条件的。而普通马奔跑速度大约30里/小时,就算他每天只跑8小时,那也有240里。我们在把一切干扰因素都排除,他一天怎么也能跑出200里,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送信速度。

按照这个速度他6月12日之前就能回北京,那么剩余那6天哪去了?或者说剩下的1200里哪去了?吐槽机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从南京出发奔开封,再经太原到保定,正好从良乡进京,全程约3200里,比直线回北京多了1000里路程......

朱瞻基知道或者推测到走山东进京并不安全,所以选择了绕过汉王势力所在的地区,真相就是这么简单。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