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维护朱家江山,一手打压开国元勋,一手册封子孙为藩王,镇守各个军事重地。但后来朱棣起兵造反,成了大明的第三位皇帝,其中朱高煦的功劳也不小。
第一次造反:朱棣的靖难之役。
朱高煦是朱棣的嫡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因为在朱棣起兵造反时,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再加之是世子,所以就留在了大本营。而骁勇好斗的朱高煦跟随父亲朱棣一起造反拼杀在第一线。后来更是在朱棣危难之际,援救朱棣,救了朱棣的性命。再加之朱棣说过“世子多病,加油吧!儿子”类似的鼓励话,这让朱高煦打了鸡血一样,立志要夺储君之位。
作死的朱高煦三次谋逆造反之路
第二次谋逆造反:跟朱高炽夺储之战。
在朱高煦获得藩地后,赖在京城不走,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想想人家是要争储君之位的,肯定要赖在京城。后来朱棣察觉了朱高煦的谋逆之心,也不想想朱棣是就是靠造反起家的,朱高煦这明显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于是朱棣就强制他就藩,很显然朱棣这次并没有严惩这个儿子。
第三次造反谋逆:叔侄之争。
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登基,就是历史上的明仁宗,可惜龙椅还没坐热乎,朱高炽也去世了。此时的朱高煦更是摩拳擦掌,在他心里认为这个皇位本来就是他的。
因为当时朱高煦和朱瞻基都不在京城,所以朱高煦想赶在朱瞻基之前,并截杀朱瞻基,结果朱瞻基跑在了前面,在紫禁城已经登基称帝了,就是历史上的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后,对这位叔叔也是仁至义尽,不计前嫌给予很高的待遇。可在朱高煦眼里这就是朱瞻基的软弱,始终认为皇位就是属于自己。就怪当初朱棣那句随口说出的话,深深的印在朱高煦的心里。
后来朱高煦联合一些地方大员,招兵买马,伺机拉拢朝中权臣贵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平定朱高煦的叛乱,等天子大军压境,感到无助的朱高煦也束手就擒。此时他也应该明白了这个侄子不是当年的建文帝,自己也不及朱棣。
叛乱平定后,朱瞻基念及叔侄亲情,并未处死朱高煦。可朱高煦偏偏作死,在朱瞻基探望他的时候,伸出脚吧朱瞻基摔了个绊子。朱瞻基一发怒,就拿大铜缸扣住朱高煦,并下令用火烧。就这样朱高煦被活活烤死,在作死的路上花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