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驱除胡虏”建国到1644年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自缢亡国,享国276年,共传16帝。明朝的皇帝大多都很奇葩,有几位还有很严重的怪癖,而且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怪癖,比如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放着花枝招展的世家闺秀不爱,偏偏爱上了一个比他大17岁的宫女,还且还爱得死去活来;再如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相比当皇帝,他似乎更痴迷于驰骋沙场建立军功,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朱寿”,相当奇葩;还如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他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十三位皇帝,30年不上朝、不理政、不阅奏章,以至于有些大臣在皇宫当了一辈子差都没见过他长啥样。万历皇帝的这一举动绝对可以摘得中国历史上“最懒帝王”的桂冠。有趣的是,就这样作死折腾,他竟然在位长达48年,这一点又创了明朝历史上帝王在位时间之最;还有一位尤其怪异,他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也是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生在皇室那么优越的条件,他竟然是半个文盲,斗大的字没认全几个,更别说四五五经、诸子百家了。如果就这也倒罢了,他喜欢当木匠,而且还发明了折叠床,想想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明穆宗朱载坖,短暂又极为好色的一生,到底算一代明主还是庸主?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正是万历皇帝的爸爸、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他虽然在位不长,只有短短六年,而且资质也很平庸,还极为好色、纵欲无度,却做了不少改善民生和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算得上是一代贤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奇怪的朝代,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其子明成祖朱棣之外,其他的继位之君基本谈不上“雄才大略”,顶多就是不昏庸,马马虎虎。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皇帝比较平庸、甚至不作为,朝政也没怎么耽误,国家也没陷入混乱。这完全得益于明朝的运气比较好,几乎每一朝都能碰到贤良忠厚的柱国大臣,庸主配忠臣和英主逢奸佞,都不至于使国家脱离太偏的轨道。倘若像秦末一样,庸主遇上奸臣,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奸臣,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明穆宗朱载坖运气也还不错,一是他能当上皇帝纯属是个意外,二是他当上皇帝后麾下恰好有几个治世能臣,所以才有了“隆庆新政”。朱载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度”,正常来说朱载坖就是等到海枯石烂,恐怕也当不上皇帝。可有时候历史就是那么有趣,他从来不会沿着人的正常逻辑向前推进。嘉靖皇帝的长子朱载基出生刚两个月就死了,于是,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明世宗朱厚熜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原本大家都相安无事、按部就班的生活着,按照惯例朱载坖以后会在自己的封地平平淡淡终老一生,仅此而已。可如果历史的重担要落在你身上的话,你是想逃也逃不掉的,就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载壡也死了。由于嘉靖皇帝连丧两子,都是在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后死的,所以太子朱载壡去世后,嘉靖皇帝再没册立太子。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老大死了立老二,老二死了立老三,这原本也无可厚非,可是嘉靖皇帝似乎更喜欢景王朱载圳多一点,这就让大臣们想当然以为裕王朱载坖成为太子多了一些不确定性。导致朝中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以严嵩为代表的“景王派”和以徐阶为代表的的“裕王派”,而且两派闹得是沸沸扬扬、议论纷纷。嘉靖皇帝晚年沉迷于“道家”,特别信奉“耳聋不相见之说”,他觉得长子朱载基和次子朱载壡正是因为被立了太子才死的,如果他现在再立太子,难保新太子不会再死去。所以在嘉庆三十九年,当大臣郭希颜呈奏折请立储君时,气得嘉靖皇帝直接杀了他。前面我们说历史最有意思的就是从来都不会沿着人的意志为转移,果真如此——就在大臣们为谁当太子弄得不可开交时,景王朱载圳居然也一命呜呼了。如此一来储君人选就剩下裕王朱载坖一个人了,那也就没有啥可争论的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朱厚照,即嘉靖皇帝驾崩,裕王朱载坖继承皇位,改元隆庆。朱载坖一上台,就立马赦免了嘉靖朝“因言获罪”的官员,让他们官复原职,已经死去的,在第一时间抚慰他们的家属,并让他们的进朝为官,以示恩偿。嘉靖朝时,大明和北方蒙古部落的关系十分紧张。当时分散在漠北的蒙古部落提出希望能够和大明通商、开展贸易合作,但由于“世仇”造成的历史原因,明世宗根本不予理解。蒙古人很清楚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明朝的商品,但目前明朝冥顽不顾,不同意和他们做贸易,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抢!于是被明朝赶到漠北的蒙古人经常滋扰边民,烧杀抢夺不断。明穆宗朱载坖继位后,觉得蒙古人不过是希望与大明通商,以此来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下,朱载坖便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并接连在中国的北方启动了九条通商渠道,是为隆庆和议。嘉靖时期想得那么复杂的北患问题,没想到在明穆宗朱载坖这里竟然三下五除二地给彻底解决了。在明朝后期,倭寇问题已成为威胁大明海防安全和沿海百姓利益的一大隐患,所以嘉靖皇帝不得不重新启动了海禁。这不但没有解决倭寇猖獗的问题,还严重影响了沿海一带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是明穆宗朱载坖一边派人抗击倭寇,一边废除海禁,允许人们出海远航、自由贸易。这一举措不仅仅大大改善了沿海百姓的生活状态,还促进了大明经济的繁荣。史称隆庆开关。
朱载坖也许是因为性格谦和、能力平庸的原因,他基本上不太限制大臣们的行为,也很少不干涉他们的举动,而是让其尽管放开了手脚大力去干,因此成全了不少能臣干吏的抱负,反而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稳定,国家的经济和税收也比嘉靖朝改观了许多。遗憾的是,这样的放开手脚也导致了大臣之间的结党营私和明争暗斗现象颇为严重。明穆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或者说他也没有能力解决。有像张居正、高拱、海瑞这样的治世能臣为明穆宗朱载坖分忧,朱载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他整日穿梭于后宫嫔妃之间,尽情纵欲,频繁吃药,导致身体透支,健康每况愈下。在他休养了整整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隆庆六年,即1572年5月卧病,不久后便去世,享年36岁。
明穆宗虽然在位时间短暂,但命运将历史的千斤顶交到了他手里,特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自知并非英明之主,所以将治国的重任交在了能臣干吏手中,君臣齐心、上下协力,才有了被后世史学家称赞的“俺答封贡”和“隆庆开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明穆宗朱载坖虽算不上是一代明君,但起码是一代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