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的人生,上半场除了看书,就是教书;下半场一开始,孙承宗继续看书、教书,只是看书的地点搬到了翰林院,教书的地点则搬到了皇宫,成了那个“木匠”皇帝朱由校的老师。
想来朱由校很喜欢孙承宗的课,也很尊敬他的老师,因为在后来的岁月中,由于“木匠”的帮助,权奸魏忠贤对其毫无办法,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发生了一件事,对朝廷影响很大。有位叫张差的人,手执木棍,长驱直入,闯进了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这真的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皇宫守卫如此森严,竟有人能轻松进入,为什么会这样?
明末三大疑案之 “梃击案” 能很好处理,孙承宗功不可没
当然,抓住张差的人,也在问“为什么?”张差说:“郑贵妃主使。”朝中大臣也怀疑郑贵妃想谋害太子,而后立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可是,主事之人万历、太子朱常洛都不想处理郑贵妃母子,只是同意以“疯巅罪”处死张差。
为了把这件事处理好,大学士、礼部尚书吴道南亲自过问。如何处理更为妥当呢?吴大学士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准备先调查,再处理。既然是调查,就会找一些人先谈谈话。作为太子府的官员,孙承宗很“自然”地进入到了吴学士的眼内。
“小孙,这事你怎么看?”吴学士和蔼地问道。
“这事不容易,事关太子的安全,不能不问;同时,又事关郑贵妃,又不能深度介入。”孙承宗侃侃而谈。
“有点道理,那怎么处理会好些呢?”“老奸巨猾”的吴学士继续问道。
“郑贵妃下面的太监庞保、刘成是具体操作人,这两人之下的所有人必须处理;这两人之上的大太监也好,或者更高位置的人也好,不必详细过问。因为触动的人太多,身份太过敏感。”孙承宗说道。
吴大学士点了点头,在后面的处理中,果断采取了孙承宗的方案,此事渐渐被平息。
从这件事情看出,孙老师确实有一套,眼光独到,而且政治上很成熟,比起后来他那个被称为其学生的袁崇焕,政治能力不是强了一点半点啊!
经过这件事,孙承宗在宫内和朝堂吸粉甚多,孙承宗的眼光独到,而且处理问题的手法很成熟,慢慢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虽然年龄有些大,但其对边防、对政事处理上独到的观点,称赞的呼声越来越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孙承宗这种大器晚成的“树”,还是有人不放过。在朝廷党争的漩涡中,孙承宗差点被赶出京城,还好,结交的人不少,在刘一燝等人的帮助下,得以在朝廷久待。
公元1620年,孙承宗的学生朱由校,终于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成为了皇帝。从此,孙承宗的传奇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