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15年,这一年五月初四的黄昏之时,一名持有枣木棍的男子闯入当朝太子朱常洛所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多人,有击杀太子之意,幸好被人及时制,史称“梃击案”。
在审讯这个男子的过程中,男子招供自己名叫张差,先是疯疯癫癫,后来又招供说是被郑贵妃手下的太监指使他做的。当时,万历帝朱翊钧的皇后一直没有子嗣,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和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在太子之位上颇有争斗,而一直宠幸郑贵妃的万历皇帝起先一直想违背皇位的“立嫡立长”的祖制,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朝中群臣和东林党的强烈反对,引发了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国本之争”的过程中,皇帝疏于朝政并想出各种借口拖延将朱常洛立为太子一事,但最终万历帝“废长立幼”的意图还是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而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
但是万历皇帝“废长立幼”的念头还没有彻底断绝,太子朱常洛的地位,郑贵妃和其子福王朱常洵的势力也蠢蠢欲动,福王在此之前还迟迟不肯离京就藩。而此次“梃击案”,凶手张差的供词将矛头直指郑贵妃,引来朝中群臣的激烈反应,郑贵妃迫于无奈只好向万历帝和太子求情,太子的态度出奇地缓和,上奏万历帝将罪责全部推到张差身上,此案迅速结案,不了了之。
经过此事后,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稳固,郑贵妃和福王势力一蹶不振,万历帝也不得不彻底断绝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想法。
“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刺杀太子的凶手究竟是谁?
可这件极为严重的宫廷仇杀事件真的就可以就此下此定论落下帷幕了吗?其中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郑贵妃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梃击案”绝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刺杀事件,其中牵扯到的人和事的复杂程度已经不能用常理来判断,此次事件更是让持续了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进行了再一次延续。毫无疑问,在“梃击案”发生的情况下,朝中群臣会把矛头指向郑贵妃无可厚非,毕竟经过十五年的“国本之争”,朝中群臣虽然得到了胜利,但是都已经对万历帝长达十五年的折腾感到精疲力尽,而郑贵妃之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之后的迟迟不肯就藩离京更是让朝中大臣们绷紧了神经,就怕万历帝朱翊钧和郑贵妃、朱常洵再整出什么幺蛾子让太子之位再出争端。
所以当时群臣的关注点自然是放在太子朱常洛身上,生怕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有所变动,而太子朱常洛也不是傻子,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大臣和太子都会戴上“面具”做一些能干扰万历帝和打压郑贵妃与福王势力的事情。而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唯一的依仗就是万历帝,他们如果想让万历帝在太子之位一事上做出改变,就应该将经历放在万历帝身上,去讨好、劝说万历帝,而不是对太子下手,因为他们也清楚,朝中多方势力都在盯着太子朱常洛,而太子一旦出事矛头和嫌疑首先会指向自己,所以郑贵妃和福王势力即使再傻也不会再这个节骨眼上对太子朱常洛本人下手。
郑贵妃和朱常洵势力当时的精力应当是放在如何让万历帝回心转意和怎么应对朝臣的攻讦,毕竟在万历帝“废长立幼”的念头尚未断绝之前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还是有机会的。况且,行凶者张差只是一介乡民,用来做刺客根本不可靠,既不是武功高强精通刺杀的人,也没有杀伤力足够大的武器,拿了一根枣木棍而不是刀剑,显然并没有想将太子真的置于死地,而且,虽然张差招供说是郑贵妃手下的两个太监指使的,但也未必就是郑贵妃派去的,能使唤得了这两个太监也不止郑贵妃一人。
“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刺杀太子的凶手究竟是谁?
如之前所说,“梃击案”之中的行凶者张差既不是什么可靠的武者,也没有大杀伤力诸如刀剑之类的武器,显然,幕后指使者并没有真的想将太子置于死地,很有可能是借这次“梃击案”和张差之口栽赃与郑贵妃,毕竟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太子一旦出事,嫌疑最大的就是想与太子朱常洛争夺太子之位的福王朱常洵和与他的母亲郑贵妃的势力,一直绷紧了神经的朝中重臣必然会将矛头指向郑贵妃,借此来稳固太子势力打压福王势力。
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是太子的势力自导自演了“梃击案”这场大戏,而能直接接触宫闱的太子无疑是最大的嫌疑人,同时他也是这起案件最终的最大受益者。并且,“梃击案”过后的太子态度也出奇的缓和,主动上书要求将此案迅速完结,极其反常。这样看来,太子朱常洛就成了幕后主使的最大嫌疑人,而所谓的“梃击案”也只不过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除了历史几无定论的“郑贵妃主谋”的说法和上述所讲“太子自导自演苦肉计”的猜测之外,笔者认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亲手策划了这一切。这样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梃击案”这起事件的性质毫无疑问是之前“国本之争”的延续,国本之争的起点是万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86年郑贵妃生下朱常洵开始,终点是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迫于朝臣和李太后的压力只好把朱常洛立为太子,而“国本之争”一事的延续则一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前的这场梃击大案,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久久不肯离京就藩的朱常洵已经离开了京城就藩洛阳,如果是太子自导自演想打压郑贵妃和福王的势力,那为何不在福王还在京城时动手来一场“梃击案”呢?
“明末三大案”之“梃击案”,刺杀太子的凶手究竟是谁?
如果当时福王在京,“梃击案”将不仅仅是问责于郑贵妃,必将对福王牵扯上,朝中大臣也必将以更激烈的反应针对于福王,而“梃击案”既然选择在福王刚刚离京就藩之后,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不想让福王直接被牵扯进来,而太子朱常洛明显也不是那么好心顾忌兄弟情分的人,很显然幕后主使的直接目标并不是福王,而是想借此机会让“国本之争”及其延续画上一个句号,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万历帝。
经历了十五年国本之争的万历帝已经精疲力尽,最终还是迫于无奈的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是这样的话,万历帝在郑贵妃面前必然不好交代,加上郑贵妃和福王势力一直蠢蠢欲动,为了让“国本之争”真正的落下序幕并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万历帝无奈地谋划“梃击案”也并非全无可能,反而是比较可靠的猜测之一。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已然全无踪迹,在这一场场宫廷密史之中,我们看多的更多的是皇权的无奈。
参考资料:《明史》《明纪事本末》《明季北略》《先拨志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