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梃击案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开局一只碗,结局一根绳,这是明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是明朝。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也是明朝。

“民初四大案”煌煌开端,“明末三大案”草草收场,这还是明朝。

由此观之,明朝可真是一个神奇的王朝。

今天,我们介绍的便是晚明时期,横跨万历、泰昌、天启三代,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发生的三件举世震惊的迷案,即梃击、红丸和移宫三大案。

之所以称之为迷案,乃是因为这三场案子几经反复,但都以草草收场而结束。

那么,这三大迷案的历史真相是什么?为何称它们是明朝衰落的标志?它们又是怎么影响到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妻妾之争,自古有之,而在晚明的紫禁城内,这一争斗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晚明的后宫告诉你,后妃之间的争风吃醋不算什么,由后宫争斗引发的皇储之争、党派之争、甚至于人性之争,才是最大的看点。

首先来说这三大案的起因案件——梃击案。

开端自然是不落俗套的后妃之争。万历皇帝(明神宗)在位时,郑贵妃颇得盛宠。这对于帝王来说,也是平常,毕竟,古往今来,哪个皇帝没个宠妃呢?

可事情坏也就坏在了这盛宠上面,要不怎么有个词叫做“恃宠而骄”呢?得宠后的郑贵妃可不单单只沉迷于眼前的君恩,她还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怎么才能保证能有长长久久的荣华富贵呢?自然就是自己的儿子能坐上那万人之上的位子。

但此时,万历皇帝的膝下还有皇长子朱常洛在,若是论长幼有序,郑贵妃所生之子福王朱常洵被立为太子的希望并不大。

可架不住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啊,虽然有“立嗣立长”的祖训在,可是在枕边风的作用下,万历皇帝也生出了将常洵立为太子的想法,但此举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他们纷纷上书请求皇帝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事情的结果就是,因为东林党人对朱常洛的支持声势浩大,万历皇帝为固国本,只好应了大臣们的请求,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并将幼子遣到了封地洛阳,远离了政治中心紫禁城。

皇储之争暂告一段落。

然而,就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这一天(1615年),一个名叫张差的疯汉闯进了朱常洛的寝宫。说来也怪,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刺杀一朝太子,没有趁手的兵器可还行?可这位老哥偏偏不走寻常路,直接拎了一根枣木梃就直愣愣的闯进来了。

结果可想而知,在三步一职守的皇宫中,疯汉张差的刺杀计划终以失败告终。事关身家性命,朱常洛不敢耽搁,忙将此事禀奏给了老爸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一听,刺杀储君,这可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于是,命令刑部审问刺客张差。

然而,审问出来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要说这张差,咱也不知道他是真疯还是假疯,总之,在审问的过程中,他的回答是颠三倒四,含糊不清。

初次审问他为何要闯皇宫,他只说是为了“吃斋讨封”,在刑部的详细逼问之下,才了解到起因是张差与人发生了纠纷,觉得自己蒙冤,便打算赴朝击鼓鸣冤。

没想到在路上张差遇见了两名男子,听到张差的打算,他们便骗其说,想进宫那可是需要凭据的。当然,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老兄你手持木棒,即便是没有凭据你也能进宫伸冤的。

于是,张差就相信了,于是就有了慈庆宫中发生的一幕。

虽然太子朱常洛安然无恙,可张差在闯宫之时打伤了守门官。所以,按照大明律法,张差此举属于殿前伤人,以斩首罪论之。

对于刑部来说,这就是一起简单的疯汉误闯宫门事件,只要将其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即可。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梃击案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梃击案

但提牢的主事王之寀却并不这样认为,真的是单纯的疯汉伸冤事件吗?

并不见得。

首先,既是疯子,怎会清楚遇事不公之时要进宫伸冤?

其次,那两个偶遇的男子是什么身份,又是出于什么动机告诉张差手持木棒就可进宫伸冤?

再次,一个首次进宫的人,怎么会那么凑巧的在大小殿林立的皇宫中就找到了太子所居住的慈庆宫?

最后,先前审理此案的官员皆是浙江籍人士,而郑贵妃恰恰与当时的浙党领袖方从哲关系密切,审问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因而,王之寀断定此事另有隐情,而事情也确如王之寀所料,在王之寀以“实赵则与饭,不招则饥死”威逼利诱之下,张差终于道出实情。

原来,此前张差不过是个依靠砍柴和打猎为生的普通人,一个月前,他前往济州卖了手中的柴和猎物后,一时兴起就去了赌场。

赌这种事,大家都知道,十有九输,而张差自然也不能幸免,将辛辛苦苦打猎砍柴赚来的钱输了个精光。

就在张差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太监找上了他,说可以给他赚钱的机会,于是,张差就跟着这名太监来到了京城。太监又将他带到了另一名老公公跟前,在酒饱饭足之后,那位老公公让他去一个地方打杀人,并说“撞着一个打一个,尤见身穿黄袍者(太子朱常洛)为奸人,要将其打死,杀了我能救你”,之后便给了他一根木棒,将他带到了慈庆宫外,让他冲进去杀人。

于是乎,疯子持棍误闯宫门的案件就成了刺杀皇太子的谋杀案,大臣们又不淡定了,这皇太子若是出了意外,那最大利益既得者就是福王朱常洵,那此事的幕后主使必定与其生母郑贵妃脱不了干系。

经过彻查后,张差口中的两位公公的身份也浮出了水面,正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和刘成。

于是,何士晋、王志、张问达等大臣们纷纷上书谴责外戚郑国泰包藏祸心,扰乱朝纲。

这让郑贵妃大为恐慌,急忙在万历皇帝面前哭诉喊冤,请求皇帝为她做主,万历皇帝头痛不已,但还是给郑贵妃机会,让她亲自去向太子解释清楚。

这老爹要护着郑贵妃,朱常洛作为儿子也只能顺了老爹的意,因为皇帝和太子都不愿深究此事,刺杀事件能以疯癫奸徒罪论之,犯人张差被处以凌迟之刑。

据《先拨志始》记载,张差临终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此后不久,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方前后五次审问庞保和刘成二人,但因为主要人证张差已经不在,庞保和刘成均否认自己与此案有关。

同年六月一日,明神宗为避免此事再生波折,便秘密下令将庞保、刘成二人处死,并将主审官员王之寀罢黜为民。

御史刘光复认为神宗此举太过草率,在朝班中当众抗议,神宗龙颜大怒,当即下令锦衣卫将人梃杖。

朝臣们见此情况,即便是心有疑虑,也不敢表现出来,再说,太子都不追究了,他们还往前凑个什么劲儿啊,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于是,轰动紫禁城的梃击案就这样被草草了之,更因为涉案人员的被灭口,以至于即便是有人想查,也是无从查起。

参考资料:

《石匮书》

《明史纪事本末》

《先拨志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梃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