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不久、根基尚浅的情况下,听从核心智囊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草草掀起削藩浪潮,一时之间,先后多位藩王爵位被削、身陷囹圄,甚至还有一位藩王(湘王朱柏)被逼得放火自焚,在这样的背景下,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打起“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历时4年,最终以朱棣大获全胜,建文帝朱允炆离奇失踪而告终,朱棣如愿登上皇位,是为永乐大帝、明成祖。
那么,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削藩,朱棣还会起兵造反吗?其实,还真不一定会!
朱棣为何要起兵?
虽然朱棣起兵时,打着的是“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但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为自己起兵找的一个借口而已,事实上,他之所以要起兵,是有着极为现实的原因的。
首先,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我们都知道,建文帝之所以要削藩,主要是为了要强化皇权统治,因为在他看来,自己那些藩王叔叔,尤其是镇守北方边境的九大藩王,个个手握重兵,对自己的威胁实在是太大,因此,为了要剪除这些来自藩王的威胁,他才要掀起削藩浪潮。
客观来说,建文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儿子,这些藩王当中,虽然有些能力平庸,但能征善战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对于这样一位能力、威信都不足以驾驭群雄的侄子辈的少年皇帝,这些叔叔辈的藩王们,不服气的也是大有人在,如果不削藩,这种情绪积攒久了,将来真的很难保证一定就没有人起兵造反,因此,站在建文帝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来说,削藩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实在是太仓促、太过于惨烈了,他在自己刚登基不久、根基尚浅的情况下,就草草掀起削藩浪潮,短时间内,周王、代王先后被剥夺爵位,废为庶人,湘王朱柏甚至还因不堪受辱而纵火自焚,一幕妥妥的人间惨剧。
在这样的削藩背景下,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隐隐感到危险即将来临,达摩克利斯之剑已高悬在自己头上,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让人最痛苦的,并不是自己求而未得,而是自己原先拥有的利益被人生生地夺去。在朱棣看来,如果再无有所行动,自己这位好侄子暴风骤雨般的削藩举措很快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几位藩王兄弟的下场也即将就是自己的结局,到时他将一无所有,搞不好,可能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才在各方面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匆起兵,这应该是他起兵造反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来自于皇位的诱惑。自古以来,作为皇帝的儿子,要说不想做皇帝的,有是有,但那只是极少数,实际上,作为皇家子弟,大部分人都有着一颗登顶九五之尊的心,朱棣就是如此。只是在父亲朱元璋和作为太子的哥哥朱标还在世时,出于对父亲的惧怕、对哥哥朱标威望和能力的认可,他才不敢心生任何的异心,只好安安心心做着自己的藩王,尽心尽力为朱家王朝守护着北方边境。
朱棣对皇位的极度垂涎渴求应该是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的,这一年,随着哥哥朱标的病逝,储君之位空了出来,他开始对皇位燃起了强烈的希望,因为在他看来,父亲肯定会在他们一众兄弟当中重新挑选一位继承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朱棣对自己是有着极大自信的,一来,他镇守北方边境那么些年,功绩有目共睹;二来,他的能力在一众藩王兄弟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因此,朱棣认为,自己将是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
朱允炆如果没有削藩的话,朱棣还会不会造反
然而,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父亲朱元璋竟然越过他们这些藩王儿子,直接就选立了哥哥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无异于是在他那正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上浇上一瓢冷水,彻底浇醒了他:此生想要正大光明地当上皇帝是不可能了,自己无论功劳多大,原来都只是维护朱家王朝的一个马前卒而已。原本以为触手可及的皇位一下子就成了遥不可及,朱棣失望极了!
当然了,失望归失望,但毕竟还是藩王,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还是在自己手中,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在别人来动他的奶酪之前,他还是没有揭竿而起的勇气和打算,但对于皇位的极大欲望的种子已悄悄在自己心中发芽,只待时机一到,便会应运爆发,这应该算是朱棣起兵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削藩,会怎样呢?
那么,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削藩,那又会怎样呢?
应该说,如果建文帝不削藩的话,对于朱棣的造反大业来说,至少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朱棣将没有起兵的借口。自古以来,不论干什么事,我国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不可能得到舆论支持的。而我们都知道,朱棣是借着建文帝削藩,打出“清君侧,靖国难”旗号起兵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少年天子朱允炆由于受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唆使,乱行削藩之举,挑拨我们老朱家叔侄关系,是大大地佞臣,现在就让我朱老四谨遵太祖遗训,起兵靖难,铲除皇帝身边的佞臣,还朝廷一片风清气正的净土。
当然了,我们也知道,朱棣所谓“清君侧、靖国难”纯属单方面的说辞而已,根本就经不起事实的验证,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还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如果建文帝不削藩,那么朱棣连这不成熟的起兵借口都找不到。
其二、朱棣将会有太多顾虑。前面我们说到,建文帝对其他藩王一番雷厉风行的削藩之举,导致了朱棣为了自保(同时也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而仓促起兵,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这应该是朱棣起兵造反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线。
如果说建文帝不削藩,那么,朱棣还是那个尽享荣华富贵,同时还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还执意起兵造反,那么他所要顾虑的就太多太多,他要顾及自己家人、下属及其家人的性命;要顾及自己如果一旦失败,有可能就会身败名裂、万劫不复;要顾及手下的将士们是否会真心实意地和他打天下,毕竟作为反贼,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在这么多的顾虑之下,朱棣是很难下定起兵造反的决心的。
综述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棣应该是算得清楚这笔账的,虽然成功之后的诱惑力足够大,但同样的,失败了,他将永无翻身之地,在这样高收益对应着高成本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有太多太多顾虑的情况下,是很难作出如此冒险的决定的,因此,如果不是在建文帝步步紧逼的削藩之下,朱棣还真不一定敢起兵造反!
当然了,历史根本就没有什么如果,历史之所以是历史,那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任谁也无法改变,因此,即便是说,如果朱允炆真的不削藩,朱棣根本就不会起兵造反,但事实却是:朱允炆削藩了,而朱棣也起兵了,并且还打败了侄子朱允炆,夺得了皇位,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代盛世,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