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瓦岗山的徐茂公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是类似梁山智多星吴用的角色。不过,徐茂公是真有这么一个人,而吴用只是杜撰而已。徐茂公的原型是唐初名将李勣。李勣本姓徐,原名世勣,因字懋公,所以也被称为徐茂公。徐世勣投唐后李渊赐姓,改名为李世勣。贞观年间,为避李世民讳,又去掉“世”字,从此成了李勣。
李世民为什么选择了李勣为托孤重臣?
李勣投唐后,追随秦王李世民左右南征北战,与李世民朝夕相处,却并没有进入秦王府的核心集团。武德末年,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势同水火,摊牌只是早晚的事情。李勣没有介入李氏兄弟权力之争,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
对此,李世民并没有苛责,反而在成功上位后对李勣异常重视、关心 。一次,李勣患重病,“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剪下自己的胡子作药引。李勣大受感动,身体很快痊愈。
一次宴会李世民当众托孤,以李勣为顾命之臣。李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感动的一塌糊涂。李勣兴奋之余喝高了,李世民亲自解御服为之御寒。
李世民选择李勣为托孤重臣,并不完全因为李勣谙于军旅之事,他最看重的是李勣的笃忠至孝。隋末,翟让在瓦岗寨聚众造反,李勣前往投奔,很快成为翟让的左膀右臂。后来,李密也加入了瓦岗寨,立稳脚跟后取代翟让成了瓦岗寨的新首领。翟让在火并中丧身,李勣也被“斫之伤颈”。
就在李勣伤未痊愈之际,李密就把他打发到了黎阳,说是委以重任,实则李密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雅量。
武德元年(618),李密兵败情急之下率残部投奔了李渊。李勣得知消息,将控制的州县户口造册,派人送往长安交给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李渊。李渊得知原委,赞许道:“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实在是一个纯臣呀!”于是授李勣黎阳总管,赐国姓李。在群雄纷争,天下未定之际,李勣以德报怨、不忘旧主的举动实为难得。
不久,李密叛唐出逃被斩杀。李密的首级送到长安,高祖李渊即派人转送给李勣,并传谕李密谋反罪状。李密既投唐,又叛唐,他为自己的错误埋单。李密叛唐虽说死不足惜,但当李勣见到李密血肉模糊的首级时,念及故主之情悲从中来,仍是不禁涕泪横流。李勣上表李渊恳请收葬李密尸首。李渊被他的忠义所感动,下令送归李密的尸身。李勣动员了瓦岗旧部去为李密送葬,全军上下缟素,场面感人。李勣的忠义之举,在朝野博得了一个“纯臣”的美名。
单雄信也是一员虎将,在瓦岗寨就与李勣结义为兄弟,后来单雄信投奔了王世充,李勣则归附唐朝,二人分道扬镳,各为其主。单雄信兵败被擒,论罪当死。李勣在李世民面前苦苦求情,愿自己官爵为单雄信赎罪。李世民只是不允,单雄信误会是李勣不肯尽力。李勣痛哭涕泣:“我不惜余生与兄共死,但我以身许国,事情就无法两全。再说,若我死,谁还能照顾兄的妻儿。”说罢,举刀割下股上一块肉给单雄信吃,说:“这块肉随兄入土,也不负我们当年誓言!”
单雄信闻言感激而泣,与李勣执手相别。
对李密忠心不贰,与单雄信肝胆相照,李勣所作的一切李世民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底了。晚年在选择李勣为托孤重臣时,李世民索性就直言相告李勣:“联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