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永乐大典》则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化价值的宝库,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没有之一。但此瑰宝在经历离奇失踪、火灾和帝国列强入侵抢劫后毁于一旦,只残存下散布世界的不足全书四分之一的副本。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成祖朱棣称帝后,重视文化事业,他决心修一部巨著,以彰显国威,传承文化。便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秉着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决心,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为宗旨,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

《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

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可明成祖看过以后,却不是非常满意,觉得太过于繁杂且不细致。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历时四年终于定稿。为了保证《永乐大典》名副其实,收录更多更准确的内容,明成祖朱棣还允许编纂者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于永乐六年,宣布编成了书,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该书的撰写规模前后累计3000多人,《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书籍七、八千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成为世界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一件珍宝,明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它的翻抄和保存。该书的原稿一直存于南京文渊阁,后毁于一场大火,正版一直放在明朝皇宫的文楼中,后因嘉靖皇帝着实担心它再次遭遇不测,“命左右趣登文楼出之,夜中传谕三四次,遂得不毁。”如此,《永乐大典》的正版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在嘉靖皇帝的推动下,再一次下令抄录了此书,最终在嘉靖皇帝去世第二年完成“复制”。

但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复制本完成之后,正版却不翼而飞了。根据前面提到的《永乐大典》的规模,按照当时一本书的大小是现在的两倍来计算,这本书足足要用一个房间来装。这样大规模的一本书,是如何在管控森严的皇宫不翼而飞的呢?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史学界也称其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永乐大典》:上万册的巨著,为何如今只剩寥寥数本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丢失。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又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光绪二十年(1894年)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可喜的是,如今这部古籍,我们已经可以线上观看。2023年2月8日下午,“《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国家图书馆藏的40册《永乐大典》首次线上公开,包括75卷内容。除呈现《永乐大典》高清图像、整体风貌及相关知识外,数据库还尝试对部分大典内容做了知识标引示范。3D古籍模型尽可能还原了《永乐大典》原貌,让用户可以360度翻阅永乐大典,直观感受并体验大典的内页纸张、流散轨迹、分布状态、波折的流转历程,并提供丰富的原文和引文阅读,使大家可以全面了解《永乐大典》。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