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为何《永乐大典》备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我国封建王朝发展到明清时代,不但中央集权的体制发展到了极致,而且经济水平以及文化造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与文化上的长足发展,正是集权体制的成果之一。经济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不论。文化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明清两朝都各自编纂完成了一部宏伟巨著——《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虽然这两部巨著同为国家倾尽全力而造就,但当二者肩比之时却发现,《永乐大典》备受后人推崇,而《四库全书》却是毁誉参半,这又是为何呢?

虽说《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同为涵盖内容极其广泛的编纂巨作,但其内容的范围与侧重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其差异主要在以下两大方面:

1.内容的涵盖范围

《永乐大典》其内容涵盖之范围要远大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不但编纂了古代各类经史子集,更是囊括了诸如“(民间)医术”、“阴阳占卜”、“民间习俗”等各类并非大雅之堂的文化艺术。所以说《永乐大典》确确实实是一部百科全书。

反观《四库全书》,较比《永乐大典》则更加“正统”一些。它以经、史、子、集为分类基础(“四库”即源于于此),主要以正统儒家文化思想为宗旨,以被传统公认的,符合儒家思想的文化典籍以及工农相关知识为内容主体。如此,尽管《四库全书》的总字数是《永乐大典》的3-4倍之多,但是其内容多是正统学说及时人评判为主,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照比《永乐大典》是有所减少的。

为何《永乐大典》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为何《永乐大典》备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

2.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

《永乐大典》其内容注重的是对所收录各类资料的客观记录,只是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文献做了必要的纠错和必要的注解而已,并没有过多的品评。

而《四库全书》则在收录原文集的同时,不但人为做了删减与更改,更是增加了很多的品评。之所以对原文更改则是为了不与忠君爱国基本意识相违背,而品评则是以正统儒家思想文化为基本出发点,教诲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要忠君爱国,说教成分很大。

虽然这种说教式品评的文章也出自大家之手,也不乏直切要义,文笔优秀的好文,但教条的东西往往是乏善可陈,甚至是矫枉过正。而这种对原文典籍的人为更删,更是对原著的偏颇曲解,甚至是一种亵渎。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不难发现,《永乐大典》相对客观且包罗万象,而《四库全书》则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不免会犯了矫揉造作的大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刻板的忠君思想早已过时,这就更会让《四库全书》的缺点凸显,因此《四库全书》在后世的评价略低,也就顺理成章了。

无论是《永乐大典》还是《四库全书》,虽然是大批当时的文人墨客负责完成编纂工作,但是真正的创作者,或者说投资方是皇帝,也就是永乐皇帝和乾隆皇帝。但就二位帝王分别创作两部著作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

为何《永乐大典》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为何《永乐大典》备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

说相同,是因为这两位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样的好大喜功和独树一帜。其实无论是《永乐大典》还是《四库全书》,其编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彰显在其英明地领导下,国力之昌盛以及文化水平之高超。这完全是为了满足二位帝王的荣耀(虚荣)感和为了能够青史留名,这点私心并不会因为两部著作的伟大而被掩盖。

说不同,是因为在满足荣耀感之外,乾隆皇帝照比永乐皇帝多了一份私心和乃至后来轰轰烈烈地文化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不但大大拉低了《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更是将满清统治者的狭隘民族主义表露无疑。

说乾隆皇帝私心,就是他那份自诩为“十全老人”的虚荣。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乾隆皇帝的这份不甘于人后的自尊心,才促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

实际上,在《四库全书》之前,康熙朝时期,清王朝就已然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如此一部宏伟的百科全书巨著,主要负责这部巨著编纂的正是康熙皇帝第三子胤祉以及他的侍读陈梦雷。

按理说,这部巨著的完成,虽不敢妄断超越《永乐大典》,但也配得上与之肩比,清王朝大可不必再大费周折和花费无数人力与财力搞什么图书编纂。

可惜,乾隆皇帝是一个万事不甘于落后的帝王,不但要让大清王朝全方位地超越历朝历代,而且自己的丰功伟绩也要超越父、祖,成为“千古一帝”。所以,乾隆皇帝一定要完成一部自认为可以超越《古今图书集成》乃至《永乐大典》的巨著。

为何《永乐大典》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为何《永乐大典》备受推崇,而《四库全书》毁誉参半?

平心而论,作为一代帝王,要是没点不甘于人后的决心与上进心,那无异于“平庸”,甚至是“无能”,因此对于乾隆皇帝的“私心”,并不应该有太多指摘。但是,他通过编纂《四库全书》而掀起的文化运动,甚至是一场文化浩劫,就不得不被后人诟病,甚至是要承受千夫所指般地唾弃。

《四库全书》号称是一部囊括天下经史子集的“全书”,因此编纂的素材就不能够局限于所谓的皇家藏书,民间藏书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征集年间藏书乃是必要作为。所以,乾隆皇帝特地颁布谕旨,广布天下,态度极其诚恳地,而且以伴有奖励的形式来征收民间藏书,声称其目的就是单纯地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宏伟巨著。

圣旨一下,天下读书之人,大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家祖传“压箱底”的珍贵书籍都捐献出来。说实话,这些读书之人,大多并不是为了那“三瓜两枣”的物质奖励,更多的是能够为国家文化事业之发展,进献绵薄之力的赤诚初衷。

在书籍征集之后,十分好学的乾隆皇帝,本人先如饥似渴地阅读征集而来的各类典籍。然而,就是在他本人阅读的时候,却发现了不少不利于君权,甚至是不利于满洲少数民族统治的文化理论,这让乾隆皇帝以“维护大清长久统治”为己任的这根十分敏感而脆弱的神精立刻绷紧,紧接着就开始了这类书籍刊物的销毁工作。就这样,很多经典被焚之一炬。

正是在这种极不开明的君权统治之下,文化事业也成为政治工具。《四库全书》的编纂,在集成了大多典籍的同时,更是销毁了无数文化瑰宝。而被销毁的浩瀚书海,其内容极可能比被收录之内容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然而,却在一场虚伪的骗局中,太多的无价之宝消亡于历史,绝世于人间。这才是《四库全书》无法弥补之伤!

参考资料:

〔1〕《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2〕《饥饿的盛世》张宏杰/著重庆出版集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