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运动意义深远,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启迪了民众的民主。 然而,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都有一种偏激的感情,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最后。 所以后人怀疑,在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敌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反对孔教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民国初年,康有为及其弟子陈焕章致力于把孔教立为国教,并将其写进宪法。 其含义是确立孔教意识形态。 这遭到了其他宗教派别的反对,甚至为了坚持思想自由、反对一个新文化派也遭到了抵制。 但打破儒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而是清末维新运动对八股取士制度的猛烈批判,对韩愈的“原道”学说的猛烈批判。 1905年废除科举制,从制度上实际解构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了新的教育发展方向。 民国初年,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解除《大学令》经科,新的民国教育制度排除了确立孔教意识形态的可能性。 陈熙章等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表明民国政治文化朝着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已经是不可改变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主要体现在“礼教”、旧家庭制度对人的个性的束缚方面。 新文化运动表现为个性解放运动,一方面有利于人性、束缚个性的“礼教”、解构旧家庭制度,一方面得益于西方“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介绍。 严格说来,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全面展开。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在当时也只能得到极小范围的认同。

中国作为古文明国家,有着不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学在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中居于主要地位。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儒学,而新文化运动局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破碎方面力量较多,继承方面工作较少。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定位,新文化阵营存在分歧。 陈独秀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新青年》的外文名是法语。 陈独秀在《新青年》刊词中对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自主而不是奴隶的。 (二)进步而非保守。 (三)进取而非隐退。 (四)世界而不是锁国的。 (五)务实而非虚文。 (六)科学而非想象。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向西方学习“民主”和“科学”。 他强调新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是法国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精神。 “近代文明”三大事件:“一说人权”、“一说生物进化论”、“一说社会主义”,都是法国人率先发动的。 陈独秀从法国革命走向“以俄为师”的共产革命,其中的内在逻辑在于他的革命思想。

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再生。 他向《新青年》同人提出:“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叫做‘文艺复兴运动’,就应该抛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奠定非政治的(文化的)基础。” 我们应该致力于我们认为的最基本的中国知识、文化、教育问题”。 带着这个目的,胡适提出新思潮的意义在于研究问题,进口学理,整理国故,重建文明。

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为启蒙运动或文艺复兴运动。 这两个方向当时并不明确,两个主张的学者正在一起战斗。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双方的不同。 由此,陈独秀和胡适后来分手了。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之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批评,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发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自觉,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加紧密统一,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难道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敌人吗?

一百年来,传统文化经历了评价上的大起大落,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

改革后,我们曾经认为中国的专制、愚昧都与传统有关,所以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的启蒙运动。 当时的旗帜是继承五四传统,人们对五四传统文化的批评还不够。

到了九十年代,主要是由于政治原因,出现了所谓回归保守主义的思潮。 这股思潮越来越厉害了,不仅是官方,包括民间思想界,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评价都很高。 相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越来越严重。 去年,《东方历史评论》召集了纪念五四的会。 这个会的主题非常有趣。 被称为“夭折的宪政、后退的五四”。 对于后退的五四,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 一个是五四好,我们现在从五四的立场后退了。 你应该克服这个后退。 另一个意思是,五四本身就是后退。 那时,有人问到底是指哪个意思。 当时发言的几个人说五四运动本身不是一件好事。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宪政派,惋惜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宪政的挫折。 其中许多人把宪政夭折的原因归咎于新文化运动。

但今天我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恐怕不是简单的否定,还是简单的肯定。 新文化运动真正反思的,是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多,该彻底否定的地方没有否定,或者说没有注意。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不在儒表,而在法中。 新文化运动中许多人反传统文化极端,但秦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 即使像鲁迅这样的“极端西化派”,也把儒家骂得狗血喷头,说了很多秦始皇的好话。 我认为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在今天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的时候反思。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