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这是《明史》对朱棣的评价,有吹嘘夸大的嫌疑。
但是,朱棣是朱元璋所有皇子中能力最强一位,这点已成共识。正如此,后人在看到朱标死后朱元璋把朱允炆立为继承人时,为朱棣鸣不平。朱元璋何等英雄,他难道看不出朱棣有大才,为何不直接立朱棣?
朱标是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二子秦王朱樉死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4月9日;三子晋王朱棡死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3月30日。大家发现问题没有?如果按照古代皇位继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朱标一死,应该是秦王朱樉被立为皇子。
朱元璋本人死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此时的朱棣确实是皇子中的老大。朱标这边一死,朱元璋很快就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完全忽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朱元璋的主观意愿,跟“嫡长子继承制”没有任何关系。
朱棣智勇双全,为何朱元璋不愿让他当接班人?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加强。朱元璋设计的明朝政治框架,以封建宗法制为根本,太子即位,诸子分封小宗屏藩大宗,进而实现大明千秋万代。从宗法制角度来看,朱标死了完全可以逐次册立嫡子,朱元璋偏偏卡住。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两人在朱元璋看来都是不成器的皇子,朱棣确实有能力,但是他是武将,如果绕开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侧立他,朱家其他皇子怎么看?老朱不得不有所考虑。晚年的朱元璋已经意识到自己刚猛治国出现的问题,朱标以仁厚著称,奈何他英年早逝。
朱允炆宅心仁厚,符合朱元璋的想法,“允文遵祖训”。朱元璋诛杀功臣,本质上就是源自朱标意外去世,这意味着他为太子搭建的班底只能彻底推翻。洪武二十五年前,朱元璋很少杀功臣,朱标一死,京城很快血流成河。
那么,朱元璋难道不知道叔叔可能造侄子的反?这么说吧,朱元璋超级自信,他对自己的这套制度充分自信,即便朱棣造反了,也没多大问题,天下还是老朱家的。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