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是一件让后世颇费猜测的事情。
国都是国家的根本,一般不会随意变动。当然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迁过都,比如盘庚迁都,孝文帝迁都等等。但这些皇帝迁都,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原来的都城实在没办法生活了,才不得不那样做。
可是,当时的南京,却是鱼米之乡,生活极为优渥,完全不是当年盘庚、孝文帝所面临的那种条件恶劣的样子。而且,朱棣不是从环境恶劣的地方,往环境好的地方迁移,反而是从环境好的地方,往环境恶劣的地方迁移。要知道,北京当时不但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受漕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也明显不高。
而且,北京当时差不多位于明朝的边关地区。蒙古人虽然被赶到了漠北,朱元璋虽然对蒙古人进行了十多次追打。但并没有把蒙古人斩草除根,蒙古人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大。
而历史事实证明,中原王朝虽然极力打击北方游牧民族,但根本就不可能对他们斩草除根。就算某个民族受到强力打击,但经过分化重组,又会产生新的足以威胁南方王朝安全的强悍民族。
所以,迁都到北京,皇帝的人生安全,显然是得不到足够保障的。
朱棣为何要迁都到北京?
后世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天子守国门”。
其实,这不过是朱棣迁都以后,人们的一种总结而已。在皇权社会里,皇帝的安全,绝对是整个国家安全战略最首要的,乃至是唯一的。所以,并不存在朱棣想去“守国门”的说法。
又有人说,朱棣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南京是朱允炆曾生活过的地方,这个生命安全才是朱棣首要考虑的。
但这个说法并没有道理,当时朱棣已经是皇帝,而且对朱允炆的势力也清洗得差不多了,谁还会去为朱允炆报仇呢?再说了,如果有人想报仇,皇帝在哪儿都能够报仇。问题不在于住在哪儿,而在于皇帝的安保系统是不是很牢固。所以,这一点显然是不存在的。
还有人说,北京是朱棣的潜邸,那是他的故乡,他在那里,更能获得拥戴。
这个说法也有问题。所谓拥戴,都是大臣们的拥戴,并不包括黎民百姓。黎民百姓被压制着,他们不拥戴也没有办法。如果他们想造反,朱棣在南方坐镇,对他们的威慑反而会更大一些。而大臣们都是朱棣提拔起来的,在南京会用哪些大臣,在北京也会用哪些大臣,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朱棣迁都北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朱棣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还不是什么朱允炆会不会给他带来安全威胁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王朝国运的长治久安。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对“中原王朝”的鉴定,主要是都城在中原地区的王朝。如果都城没在中原地区,似乎就不能称作是中原王朝。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初为什么没有把都城定在中原呢?
实际上,朱元璋是想过的,当时他就想把都城搬到中原去。他当时还特地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做过考察,想把都城搬到西安去。毕竟西安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排位第一的。但是,西安在当时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事实上,从唐朝末年开始,西安的环境条件就变得异常恶劣,缺水缺粮,不太适合生存,更不适合建都了。
北宋建都的时候,考虑过洛阳,考虑过开封,但就是没考虑过西安。因此,朱标考察的结果是不适合建都。
西安不适合建都,当然也不可能搬到洛阳和开封。毕竟这两个北宋的都城,曾因防守不好,造成了北宋的失国。总之,当时朱元璋一直在犹豫不决,没有定下来。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朱棣当皇帝后,之所以要迁都,其实是继续朱元璋没有完成的事业,想办法把都城迁到中原地区去。
对朱棣来说,迁到北京,是最合适的。为什么是最合适的呢?
其一,北京在中原地区。定都在这里,就可以称作中原王朝。
其二,北京原先是元朝的都城。明朝当时是认可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它在北京建都,也让历史朝代具有传承关系,表明元朝已经“气数尽了”,天命让明朝站起来。
其三,北京是朱棣的潜邸。把自己的潜邸作为都城,这样不但能够彰显明朝是正朔,还可以彰显他朱棣是正朔,一举两得。
至于安全问题,这确实是定都北京的一个弱项。因此,朱棣迁都北京后,才会大兴土木培修万里长城。又设置九边军镇,用以对抗北方。同时,他在五次率军北伐。尽管后三次北伐劳而无功,尽管他最后还死在北伐的路上。但是,他依然要坚持这样做。由此可见,朱棣无论如何要把短板补起来。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