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造纸术始于何时,最早的纸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关注。此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造纸术是东汉中期由蔡伦发明的。然而,多项考古发现证明,造纸术的发明时间要向前推至西汉。
西汉古纸获得证据支持
我国古书对汉代造纸术缺乏足够记载。在与此有关的史料中,蔡伦造纸的记载显得非常突出。范晔的《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蔡伦在东汉和帝时期革新造纸工艺,“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认为造纸术由蔡伦发明的观点,多以此为依据。
实际上,认为蔡伦并非纸的发明者的看法古已有之。唐代书画鉴赏家张怀瓘与一些宋代人已提出,汉初即已有纸。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看来,造纸起源不同意见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汉代古纸出土较晚。
随着现代考古进展,西汉时期的实物纸陆续被发现。迄今为止,至少有6处西汉的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古纸,总数达数百张。1933年夏,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泊的汉代烽燧遗址里发掘出一片西汉时期的麻纸,一起出土的还有西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木简。1957年,西安灞桥砖厂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几片麻纸,后来在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窖藏等遗址中又出土很多古纸。陆续出土于西北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的古纸,其纪年的特殊性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汉代古纸断代问题的解决。其中,出土于20世纪70年代的居延金关纸、马圈湾汉代古纸和20世纪90年代的悬泉置西汉古纸,都有力地支持了西汉时期已有古纸的观点。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张明悟介绍,20世纪70年代,考古界对西北沙漠地带汉代长城及烽燧亭障等遗址的探查和发掘工作陆续展开,很多古纸随着汉代简牍一同出土。其中,许多出土的简牍上面有明确的纪年,这使精确的断代成为可能。通过考古发现可以肯定地证明,至少在西汉早期,造纸技术就已经在中国出现。
西汉古纸研究揭示造纸术起源
关注传统造纸技术体系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对出土纸质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的同时,国内学者开始对我国两千多年的造纸史进行补充、梳理和总结。而在此过程中,有学者开始提出新的见解。20世纪50年代,化学家袁翰青发表《造纸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他提出,许多古代的发明创造都是劳动人民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往往无法归功于哪一个人。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造纸术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在蔡伦之前已经有纸,这种说法将更合乎历史的真实情况。
正是这篇文章,引起了围绕“西汉是否已有纸”这一问题的争论。虽然在造纸术发明者、发明时间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和争论,但是在客观上,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界对我国古代造纸原料、造纸技术等研究课题的关注和重视。
而数十年来陆续出现的新材料,促使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李晓岑将揭示传统造纸的不同工艺体系,作为研究早期古纸起源和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他提出,传统造纸有两个技术体系,一为浇纸法造纸,二为抄纸法造纸。在研究中,应重视对我国各民族传统手工造纸方法进行调查。李晓岑向记者介绍,早期古纸都属于浇纸法生产,工艺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而蔡伦是另一种造纸术即抄纸法造纸的发明人。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生产方法,对复原早期古纸的生产和源流有一定的价值。
客观认识蔡伦贡献
目前,学者多认为,蔡伦虽然不是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但是他在改进和推广造纸技术方面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否认的。西汉的植物纤维纸,为蔡伦造纸打下了基础。经过蔡伦的改进,造纸才开始脱离纺织业,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业。蔡伦之后,用纸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大大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用纸书写的普及,特别是纸作为书写工具的地位得到制度上的确认。
对蔡伦之前的造纸术的研究,有助于对“蔡侯纸”产生的技术条件和历史贡献等做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在李晓岑看来,对于早期古纸的研究,可以让今人更加客观地看待蔡伦的历史地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张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