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发明,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出现后,人类的书写和记录工作有了绝佳的载体,大大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关于纸的发明,《后汉书》作者范晔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说是东汉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中写道:“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因此人们都据以尊东汉时代的蔡伦是纸的发明者,把他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
《后汉书》中有关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珍的《东观汉记》。刘珍和蔡伦是同时代的人,应为可信。从记载中可知,蔡侯纸既能进贡皇帝,又能代替缣帛用作书写,纸质必定达到一定水平。《后汉书》和《东观汉记》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一般都认为纸是由蔡伦发明的。
但事实是这样吗?在史籍里,早在蔡伦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太子听从了江充的话,用纸将鼻子掩盖住,进宫去见武帝。汉武帝大怒。此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后来称为丝棉纸)。再如《后汉书·贾逵传》说,公元76年汉章帝令贾逵选二十人教以《左氏传》,并“给简、纸经传各一通“。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
在考古方面,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蔡伦之前纸可能早就已经出现了,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纸呈泛黄色,已裂成碎片,最大的长宽约10厘米,经鉴定,它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的,其制作技术比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了麻纸二块,一块出土时团成一团,经修复展开后发现色泽白净,薄而匀,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麻线头,显微观察和化学鉴定都表明含大麻纤维,同一处出土的竹简最晚年代是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这些情况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质量较高的纸就已流传到了遥远的边塞,同时也说明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一些。
但也有人对这些考古成果产生怀疑,认为无法证明它们的确是产生于西汉,所以造纸术一般还认为是由蔡伦首先发明的,持否定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人认为,”发明造纸术的是西汉劳动人民。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西汉造纸技术后,又有所改进、发展和提高。至和帝时,尚方令(职掌管理皇室工场、负责监造各种器械)蔡伦组织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精工于前世的良纸,于元兴元年奏上,经推广后“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这是争论中的一种意见。
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纸的解释,在蔡伦之前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纸,都是丝质纤维所造的,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此外,其余几种所谓西汉古纸,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过是约纸的雏形。后来蔡伦及其工匠们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对雏形纸制做大加改进,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技术和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他发明的“蔡侯纸”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可以书写文字和用于记录的纸张,已经可以用于书写的纸张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纸的发明,所以蔡伦虽然没有发明最早的纸,但他发明了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纸,也许“蔡伦纸”也不是由蔡伦一手制作,但他无疑是当时造纸团队中的关键人物。因此直到今天,把蔡伦评作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者仍然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