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景耀六年(263年)冬,当魏国邓艾军偷渡阴平小路,拿下江由,逼近成都的时候,后主刘禅慌了手脚,急忙派卫将军诸葛瞻率军抵挡。
这是蜀汉大后方最后一支抵抗队伍,因为,前方姜维主力被钟会十万大军在剑阁紧紧缠住,无法脱身,刘禅只能靠诸葛瞻了。
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不仅是卫将军,还是驸马,刘禅将希望全都压在诸葛瞻身上,诸葛瞻率领自己的儿子诸葛尚、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等,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大军决战。
一开始,当诸葛瞻刚出兵之时,尚书黄崇立即建议诸葛瞻,趁邓艾大军尚未到达,迅速占据险要地形,凭险据守,坚决不能让邓艾军进入平原地带。
但是,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听从黄崇的建议,坐等邓艾军进入了平原。
黄崇见诸葛瞻如此固执,放声大哭,他知道,邓艾的这支军队,久经沙场,又穿越了七百里无人区,攀爬悬崖峭壁,九死一生,能到达绵竹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而诸葛瞻带领的这支部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御林军,在温室长大的,怎么能打得过邓艾的野战军?
结果,正如黄崇所担心的那样,诸葛瞻军与邓艾军硬碰硬,输得很惨,全军覆没,不仅诸葛瞻本人战死,诸葛尚及黄崇、张遵、李球等人,也全部阵亡。
那么,值得思考的是,诸葛瞻明知道邓艾军久经战阵,强悍无比,为什么偏偏要与邓艾军硬碰硬呢?
是诸葛瞻太自信了吗?还是诸葛瞻志大才疏?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与诸葛瞻的性格和身世有关。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他的身上有父亲的光环,史书记载,朝廷不管出现什么好事情,即使不是诸葛瞻做的,老百姓都认为是诸葛瞻做的,谁让他是诸葛亮的儿子呢?诸葛亮那么厉害,诸葛瞻也不会差啊!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诸葛瞻为何不听黄崇建议,放弃险要,选择与邓艾军硬碰硬?
诸葛瞻有优越感,这是其一。
其二,诸葛瞻年纪轻轻,官至卫将军,这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的位置,有的人征战一辈子,都爬不到这个位置。
赵云征战一生,也才是征南将军,魏延久经沙场,也只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诸葛瞻三十七岁,早已超越这些宿将。
年轻气盛,血气方刚。
最重要的一点,诸葛瞻是驸马,娶了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婿,自然身份非常特殊。
鉴于以上三点,诸葛瞻率军出征,他能闭门不战吗?如果闭门不战,也等于是害怕敌人,畏手畏脚,胆怯,这和他的名门之后身份,不相符!
另外,坚守是很难出战绩的,只有战场上冲锋陷阵,才能显出成绩。
然而,诸葛瞻想错了,战场上可没那么简单,仅凭血气之勇,是绝对不行的。
俗话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只要谋略高,能击垮敌人,就算是拖垮敌人,也是胜利,何必非要血肉相搏呢?
当年,司马懿在五丈原,拖垮他的父亲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啊!
如果诸葛瞻凭险据守,邓艾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绝对能拖垮邓艾,即使拖不垮邓艾军,邓艾想攻城,也未必容易,当年,郝昭一千多人,在陈仓,阻挡住了诸葛亮数万大军,诸葛亮攻城几个月都攻不下来,就是例子。
可惜,诸葛瞻没有凭险拒守,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