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在魏文侯(公元前436年——公元前387年在位)开疆扩土,成为战国首霸。
魏文侯任用法家始祖李悝进行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为了平衡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在灾年的时候,政府把国家粮仓储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民,使市民不致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这样,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政治上,推行法经,开始推行依法治国,打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贵族政治,开始建立官僚政治。军事上任用吴起,实行武卒制,武卒有严格的体格要求,但成为武卒后可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因而战斗力强大,魏国的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外交上,团结三晋,利用春秋时晋国的霸主地位,对外扩张。《战国策》记载:“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晋国一分为三时,三家尚各为七雄之一,三家团结起来,更是所向披靡。
在三家分晋时,魏得到的土地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偏西,韩氏偏东。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魏文侯把彊土扩展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国。公元前419年,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筑城,魏与秦经过几番较量,渡河的魏军占住了少梁这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公元前413年,李悝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随后,吴起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陕西华县),太子击率军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秦国的西河防线被魏军彻底突破了,大批的魏军进入秦国。吴起指挥渡河的魏军对秦国在西河地区(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地)的军事据点进行清除,陆续占领了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王城(今陕西大荔)、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城。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五十万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设置了上郡(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魏国的武卒制军队一时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军队。魏国依靠这支强大的武卒军成为战国首霸。
然而在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被齐国打败,魏国的霸业结束,战国历史进入了齐国称霸的时代,直至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称东帝。那么魏国的霸业为什么会衰落呢?
马陵之战中强大的魏武卒为什么会败于齐技击
第一,不重用人才。魏武侯时,吴起被公叔痤排挤离魏去楚。帮助楚国变法,楚军攻打魏国,饮马黄河。魏惠王时,商鞅在魏得不到重要,离魏至秦,帮助秦国进行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魏惠王时孙膑在魏国遭到迫害而至齐,最终帮齐打败魏国。魏文侯因用李悝、吴起而成战国首霸,而继任者不用能人而用小人,终使魏国霸业凋零。实在是可悲可叹。
第二、外交与战略方针的错误。魏文侯时,是团结三晋的,三晋团结的时任,是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他们争锋的,而到魏武侯与魏惠王时,魏国把战争的矛头指向韩赵。魏武时(前386——前370年在位),公元前383年,魏败赵兔台;前372年,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魏败赵蘭。卫国一直是魏国的势力范围,蘭是现在山西离石。魏赵在魏武侯时开始争抢土地。而到魏惠王(前369——前318年在位)时,韩赵魏全面开战。前369年,魏败韩马陵,赵败魏涿泽。前362年,秦魏少梁大战,韩赵背后偷袭被魏打败,魏败韩赵于浍。前361年魏取赵皮牢。到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分别是魏国要灭亡赵国和韩国,而齐国救赵韩打败魏国。魏国此时已经把扩张的方向放在了东方的韩赵,想先一统三晋。但东方的齐国坐不住了,因为魏国在公元前361年已经把都城迁往大梁,魏国要是统一了三晋,下一个灭的一定是齐国。所以齐国才要救韩赵。
第三、齐国在齐桓公(前375年——前357年在位)和齐威王(前356年——前320年在位)迅速发展。齐国人才济济,邹忌、田忌、孙膑、段干朋、即墨大夫、田婴,田盼、匡章、檀子、黔夫、种首、淳于髡等;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烹奸臣阿大夫政治清明。齐国作为东方大国一直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战国策·齐策》这样描述临淄的富裕、繁华景象:“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第四、齐国的技击对魏国的武卒在东方作战更具优势。齐国技击产生早于魏武卒,产生于齐庄公(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齐庄公为勇爵”,其意为齐庄公设置勇士爵位,即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齐国五都有“持戟之士”,也称为技击。“技击”是齐国将百姓进行招幕,并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之具有优秀作战技术养。荀子在评论齐、魏、秦三国“军功爵制”优劣的时候说,齐国的技击之士,“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作为一名技击之士,可以得爵位,还可以得赏金一锱(八两),可惜由于没有土地,这点不如秦国,也许是后世败于秦的原因吧。这支技击之军,是齐国作为东方大国的军事保障。齐国正是凭借这支作战技艺高超的军队,打败了魏国。魏武卒,由于其严整的方陈而适合于在西方作战,在东方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是发挥不出优势的。而齐国的技击,经过齐国几百年的演进和完善,更适合在东方作战。
总之,魏国在武侯和惠王时,去人才而重小人,以致于各方面都不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终致霸业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