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各路军阀混战不休,也涌现出了很多将才和帅才,而这些人也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而为大家所熟知。在其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里出现了一个人物,他“直杀过界桥,斩将夺旗,复引军攻公孙瓒后军,撞着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刺下马下。”这个人就是麴义。正史中的麴义又当如何:容在下慢慢道来。
董卓夺权后,群雄并起,冀州牧韩馥既无才干,亦无大志,庸才一个,麹义遂起兵背叛,投靠袁绍。
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出动三万精兵,杀气腾腾地进抵界桥。袁绍不肯示弱,率军迎战。表面上看,袁绍胜出的机会很小。公孙瓒的幽州兵团堪称精锐之师,他曾以两万之众,力克三十万黄巾军,取得斩首五万,俘敌七万的惊人战绩。反观袁绍,缺乏实战经验,兵力主要来源于所收编的韩馥旧部,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人数都比不上公孙瓒。
兵力居于劣势的袁绍充分利用公孙瓒轻敌的心理,巧施妙计,派一支数百人的小部队率先出击。公孙瓒根本不眼里,令“冀州刺史”严纲率数千骑兵迎敌。几千骑兵冲击数百步兵,胜负还不是弹指之间的事么?
麴义八百人大破公孙瓒三万白马义从,居功自傲被袁绍所杀
这支先锋部队八百人,均是武艺高强的壮士,由沙场悍将麹义亲自指挥。其实在麹义左右两翼,早已各埋伏一千弓箭手,在他身后,还有袁绍亲自统领的大部队。
严纲的数千骑兵直冲过来,八百步兵能顶得住雷霆一击么?
只见步兵阵形收缩,士兵蹲在地上,用大盾牌挡住身体,纹丝不动,盾牌构筑成一道铜墙铁壁。马蹄扬起滚滚尘埃,遮天蔽日,几千匹战马如洪流直奔而来。当骑兵冲到距麹义阵列前十几步远时,只见两翼人影耸动,埋伏在左右的弓箭手突然冒出来,搭箭上弓,箭如雨下。冲锋在前的骑兵纷纷中箭倒地,马匹受伤后四处乱窜。
几阵箭雨过后,骑兵已伤亡惨重。麹义大喝一声,八百壮士一手持盾,一手持矛,从地上一跃而起,冲入敌阵。严纲被打得晕头转向,刚想重整军队时,不料一支长矛刺来,严纲躲闪不及,当即被刺身亡。
麴义八百人大破公孙瓒三万白马义从,居功自傲被袁绍所杀
严纲一死,军心大乱,麹义乘机反扑。幽州骑兵此番出击中阵亡一千余人,其他人不敢恋战,调转马头逃回。骑兵乃是公孙瓒军队中的精锐,岂料刚一交手就大败而回,全军上下无不震动。
原本以为稳操胜券,哪想刚一交手居然损兵折将,公孙瓒心中不禁一怔。袁绍见麹义得手,亲率大部队压了上去,向公孙瓒的阵地发起猛攻。战场的形势总是瞬息万变,当一方的士气打出来后,总是越杀越勇,士气沮丧的一方,很容易心理崩溃。
幽州兵团全线溃败,公孙瓒虽骁勇,却无法阻止士兵的逃跑。袁绍奋起直追,追了二十里。公孙瓒狼狈不堪,他心里还不服气,收拾残军,勒马与麹义再战。麹义不愧为悍将,再次大破敌军,抢下公孙瓒军队的大旗。一向无敌的公孙瓒难以挽回败局,只得灰溜溜地撤退。
这是袁绍兴衰成败的关键一战。
在后来争夺幽州之战中,袁绍派第一猛将麹义与鲜于辅联合,大败公孙瓒,势力席卷幽州。作为一员猛将,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偏偏袁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怎么容得下他。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终于痛下杀手,干掉麴义,在以后与曹操的决战中,他就少了一员猛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