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奥秘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逃命途中,刘邦屡次将儿女踢下车,夏侯婴每次都舍命相救

时间: 浏览量:
用手机看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内容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生于帝王家,最是无奈,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发出这样的喟叹。而生在刘邦家更是如此,由于刘邦心中惦念着戚夫人,便看吕雉愈发不顺眼,对于他们所生的两个孩子也是没啥感情存在。

刘邦打心底不喜欢这两个孩子,要不是吕雉处事冷静,有些手段,他们的孩子甚至可能难以得到善终。对于太子刘盈,刘邦几次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吕雉意识到刘邦的心思后,虽不明说,但也找来商山四皓辅佐刘盈,才勉强让儿子坐稳了太子之位。

对于独女鲁元公主,刘邦也没给予多少关爱,只想将她嫁予匈奴去和亲,发挥她的政治价值。吕雉知晓后,悲从心中来,哭谏了许久才终于将女儿留在了身边。为了不让刘邦再打女儿的注意,吕雉便将鲁元许配给了赵王张熬,然而刘邦看这女婿也不顺眼,甚至差点因为讨厌下令处死这"倒霉"女婿。

这些都是后话,要是车夫夏侯婴在彭城之战后,没有救差点被刘邦害死的他们,可能连这些后话都不会有了。汉二年(前205)西楚霸王领兵平反齐国叛乱,而刘邦见此,立即就说服了几个诸侯,与他们组成同盟,举兵攻打楚国。项羽接到消息后,带领三万骑兵援救彭城,以此发生了世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彭城之战。

刘邦五十六万联军不敌项羽三万骑兵,输得很是惨烈。但刘邦是一个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道理的人,当即便弃汉军于不顾,自顾自地逃走了,此次逃亡之路上,做马车车夫的是夏侯婴。逃亡路上,夏侯婴见总跟在马车后面跑着的两个孩子不正是刘邦和吕雉的一儿一女么,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将孩子抱上了车。

多了两个孩子,马车承载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因此在速度上还是慢了下来。这之后的事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中有所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孝惠(即刘盈)、鲁元车下,滕公(即夏侯婴)常下收载如是者三。"意即刘邦一心想要马上逃掉楚军的追赶,便心生狠绝的想法,将自己的两个孩子踢下了马车。都说虎毒不食子,可刘邦却能对亲生骨肉做出如此行为,真真闻者皆心寒呀!

逃命途中,刘邦屡次将儿女踢下车,夏侯婴每次都舍命相救逃命途中,刘邦屡次将儿女踢下车,夏侯婴每次都舍命相救

刘邦前前后后踢了三次,而夏侯婴每次都要下车去捞孩子,最后以夏侯婴"今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想来刘邦可能觉得夏侯婴这般倔强,反倒更拖慢了逃亡的速度,便也不再将孩子丢到车外了。

夏侯婴冒着生命危险违反王命,难道就不怕死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促使他执意救刘盈和鲁元的?不在乎是以下几点。

第一,于心不忍抛下两个不知人情的孩子。夏侯婴和刘邦从小结识的老乡,跟随刘邦一同起兵反秦,所以更算的上是莫逆之交的好兄弟了。可以说,在辈分上,夏侯婴该是刘盈和鲁元的叔叔才是。从小看着这两个娃娃长大,早就已经视如己出了,因此老实巴交如夏侯婴,怎么忍心同残忍的刘邦一般,将孩子拱手相让,交给项羽去处置。

第二,若是弃孩子于不顾,刘邦之后不秋后算账,也会遭到吕雉的迫害。夏侯婴同刘邦是发小,自然知道刘邦的为人,清楚他既是耍赖惜命的市井混子,也是无情狠绝的帝王材料,毕竟这家伙可是能做出抛弃糟糠之妻,赞同项羽煮食作为人质的亲爹,甚至于现在踢亲生儿女的行为的人啊。

伴君如伴虎,夏侯婴不为孩子着想,也会为自己未来小命着想吧?要是自己不救孩子,指不定哪天刘邦因为朝廷舆论压力,对自己此行此举"后悔"了,他当然不肯承认是自己的过错,那岂不就是作为车夫的夏侯婴来当替罪羔羊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必是这样的君王!

而且刘邦和吕雉的关系,夏侯婴也是看在眼里,也明白吕雉是护崽的"母老虎"。虽然当时吕雉在逃亡途中偶遇楚军,无奈被捕,但如果她回来后听说自己的孩子被抛弃,那可就不能怪痛失骨肉的母亲疯狂了。尽管踢孩子下车的是刘邦,可吕雉动不了她,那即使刘邦不秋后算账,首当其冲受到吕雉惩罚的也一定是夏侯婴。

第三,出于对刘氏家族的忠诚。在彭城之战后,诸侯大多背汉向楚,刘邦出现信任危机,要是这时候再传出他为了自身安全,而弃骨肉于不顾,那刘邦的支持者认为他会背信弃义也会变得合理了。只要夏侯婴能够说服刘邦,那信任损失就不会更雪上加霜了。

而且当时刘盈仍然是太子,是夏侯婴未来要效忠的对象,这时候夏侯婴救下刘盈,功利点说,即使不是救命之恩,也不会落得刘盈记恨于自己的下场。

综上所述,不论于情,还是于理,夏侯婴是不得不执意冒着生命危险,把刘邦踢出去的刘盈和鲁元救回来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编辑:镜花水月
关键词: 夏侯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