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朋党之争,是中唐牛李党争。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不仅把中唐拖入晚唐,而且还毁了大量人才,最后使得晚唐几无贤才可用。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问题,从五代和北宋以来,便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
纵观唐中叶的牛李党争,起于朝臣之间的倾轧,互结羽翼,然后在政见上相互拆台,最终各自形成朋党互相攻击。
在尖锐激烈的朋党纷争中,持中立、调和的骑墙态度,是白居易“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在后期的政治实践中的突出表现。
所谓“牛李党争”,指的是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说白了就是朝廷大臣与宦官勾结争夺相权的斗争。
牛李党争起源于科举考试,又因为科举考试进入白热化的地步。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的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杨汝士主持。
牛僧孺
李德裕
快速导航